正在阅读:

2023年7月,哪些公司融到钱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7月,哪些公司融到钱了?

期待在这些企业的大额融资和良性发展之下,投资市场能够稳中求进,加速回暖。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A轮财经 大余

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上半年整体投资资金和交易额双双下降,全球投资者们投资热情不高。七月的盛夏似乎并没有能够激发投资的热度,2023年7月,累计总共发生1437起融资事件,同比下降26.38%,环比下降5.4%,投资者们仍然在减慢步伐。一级市场仍在下行周期,国内投融资市场仍旧低迷。

今年上半年以来,以电子商务、房地产等领域为首等领域的资本投入再次发生明显缩减,且呈持续下滑趋势。在如此低迷的大环境下,到底哪些公司在七月还能融到大金额投资,将成为判断行业趋势的风向标,昭示下半年的投资市场走向。

整个七月,新能源领域共发生47起融资事件,环比下降24.2%。虽然融资事件数量下降,但新能源领域的融资金额在整个七月的投融资市场遥遥领先。本月融资规模超40亿元的融资事件中,有三笔都和新能源板块息息相关:储能电池研发商海辰储能获得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领投及一众机构跟投的45亿元C轮融资;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获得由博裕投资和越秀产业基金联合领投及产业上下游跟投的6亿美元A轮融资和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获得大众集团独家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除新能源以外,目前年内光伏赛道最大一笔融资也发生在七月,7月28日,正泰新能宣布完成20亿C轮融资。受Open AI进一步发展影响,人工智能领域也仍旧保持着不凡的成绩单,云端机器人开发商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超10亿人民币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参投。

可以看到,虽然七月整体投融资市场低迷,但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光伏等硬科技赛道,仍然有企业能够融到巨额融资。在整体市场融资事件、融资金额集体下行的时代,大资本们偏向于投资具备长期性、成熟性的科技企业。

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得超5亿投资的企业们都有哪些吧!

01 海辰储能

海辰储能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本次融资由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中银资产、金石投资、国投招商、国风投基金、中金资本、鼎晖百孚、中美绿色基金联合领投,首建投新能源、合肥产投及现有股东峰和资本、经纬创投、农银国际、中兵国调、众创等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建、先进设备采购、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业务布局。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内,快速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作为厦门引进的百亿级重点项目、福建省重点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辰储能专业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2022年海辰储能以实际出货量实现了超40倍以上的迅猛增长,位居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增速排行榜第一。2023年7月3日,海辰储能在厦门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海辰储能的产品包括方形电池、圆形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簇,可广泛应用于户储、基站、光伏、风电、电网侧、工商业储能等场景。

成立至今,海辰储能已完成6轮融资,此前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由农银国际和建信股权联合领投,经纬创投、盛屯集团厦门创投、金风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参投的超20亿元B轮融资。据悉,海辰储能在C轮融资后,估值已超过了300亿元。

海辰储能在产品研发端,于今年4月份迭代创新推出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持续打造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更安全、更兼容的超级单品;在项目建设端,于4月发布新制造规划,实现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主体工程封顶;按照产能释放节奏,到2025年预计将达成135GWh年产能目标;在市场端,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理念推动下,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聚焦品牌战略客户,签订、中标多个海内外订单;在生态端,海辰储能发挥链主效应,将产业生态进一步外延,打造海西和西南“1小时朋友圈”。

02 正泰新能

正泰新能在七月宣布完成了一项涉及2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次融资将被用于TOPCon电池组件的产能扩张。参与投资的有朝希资本、长江绿色产业基金、交银投资、国寿股权、越秀投资、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华登国际等知名投资机构。

正泰新能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光伏制造企业,成立于2015年,母公司为正泰集团,专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正泰新能长期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质的产品,正泰新能已成为中国光伏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成为中国光伏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根据Infolink发布的2022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正泰新能组件出货全球第七。

正泰新能官网显示,公司已拥有宁夏盐池、浙江海宁、江苏盐城、甘肃酒泉、吉林松原、安徽凤阳、浙江义乌、泰国等八个智能制造基地。到2023年底,正泰新能预计建成55GW组件产能和53GW电池产能,其中TOPCon产能占比达到81%。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曾于2022年8月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并未披露;紧接着在2023年1月进行了B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元。今次为第三轮融资。

03 达闼机器人

近日,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超 10 亿元 C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参投。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深圳、成都、合肥和珠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以 CloudGinger 为代表的人形服务云端机器人。

基于多年来持续投资机器人技术研发,截至2022年年底,达闼已拥有超1600+项专利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2022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达闼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达闼成为该领域首个国家级平台企业。根据达闼消息显示,达闼将于今年8月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届时机器人的灵巧度和平稳度,以及走路的姿态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此前,达闼机器人已完成 4 轮融资。2016 年 5 月,完成由软银中国资本、华登国际、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的3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17 年 2 月,完成软银中国资本、富士康科技集团、博将资本、启明星辰、中关村发展集团、凯旋创投等投资的1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

2019 年 3 月,完成软银愿景基金、金地集团、博将资本、朗玛峰创投、同威资本投资的2.7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2021 年 6 月,完成上海城投、上海国盛投资集团、君证资本、东方富海、诚鼎创投、珠海科创投、中科招商、格力金投、大横琴集团、海创基金、疆亘资本、新进创投、泽润基金、日嬴控股、涵崧资产、邦明资本、桉树资本投资的15 亿元 B+ 轮融资。

04 拓烯科技

聚焦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企业拓烯科技也在七月完成了近10亿元B轮融资,是本月新材料项目最大的一笔融资项目,由熙诚金睿领投,雷石投资联合领投,尚融资本、蓝郡创投、华晏资本、方广资本、中控集团旗下中蓝创投和衢州金控等机构跟投,老股东利柏特持续加注,多维资本担任该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拓烯科技二期产线建设。

拓烯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目前拥有一期产线,主要生产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导电膜等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光电显示、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拓烯科技于2020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藕舫天使等机构,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初陆续完成了包括中电海康、科百特等投资的数亿元A轮融资。

拓烯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全面突破高端聚合物材料原料单体合成、高效能催化体系、聚合工艺和专利四大瓶颈的企业,聚焦高价值高端光学/医用树脂及工程塑料,正逐步打造4大产品矩阵:SOOC(环烯烃共聚物)、TOPC(光学级碳酸酯共聚物)、TOPM(光学级丙烯酸系共聚物)和HPMP(甲基戊烯系聚合物),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空白。

05 炎明生物

7月10日,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和肿瘤革命性创新药物的炎明生物宣布已于近日完成7亿人民币A轮融资,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募资超10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国寿科创基金、荷塘创投基金跟投,上一轮全部投资方和玉资本(MSA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峰瑞资本、中发展领创/生命园创投基金、博远资本、青澜基金及昌发展等持续追加投资。

炎明生物的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据公开资料显示,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于2020年10月共同创立,矢志成为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公司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炎明生物在北京、上海和美国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建成超过100人的国际一流的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多个小分子和基因调节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项目。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细胞焦亡抑制剂及先天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其中先天免疫激动剂将在2023年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预计2024年进入临床阶段。

06 A轮财经的思考

不难看出,七月融资超五亿的事件大多集中发生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高新科技领域,这表明在低迷的市场之中,投资者们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依旧保有信心。

期待在这些企业的大额融资和良性发展之下,投资市场能够稳中求进,加速回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7月,哪些公司融到钱了?

期待在这些企业的大额融资和良性发展之下,投资市场能够稳中求进,加速回暖。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A轮财经 大余

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上半年整体投资资金和交易额双双下降,全球投资者们投资热情不高。七月的盛夏似乎并没有能够激发投资的热度,2023年7月,累计总共发生1437起融资事件,同比下降26.38%,环比下降5.4%,投资者们仍然在减慢步伐。一级市场仍在下行周期,国内投融资市场仍旧低迷。

今年上半年以来,以电子商务、房地产等领域为首等领域的资本投入再次发生明显缩减,且呈持续下滑趋势。在如此低迷的大环境下,到底哪些公司在七月还能融到大金额投资,将成为判断行业趋势的风向标,昭示下半年的投资市场走向。

整个七月,新能源领域共发生47起融资事件,环比下降24.2%。虽然融资事件数量下降,但新能源领域的融资金额在整个七月的投融资市场遥遥领先。本月融资规模超40亿元的融资事件中,有三笔都和新能源板块息息相关:储能电池研发商海辰储能获得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领投及一众机构跟投的45亿元C轮融资;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获得由博裕投资和越秀产业基金联合领投及产业上下游跟投的6亿美元A轮融资和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获得大众集团独家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除新能源以外,目前年内光伏赛道最大一笔融资也发生在七月,7月28日,正泰新能宣布完成20亿C轮融资。受Open AI进一步发展影响,人工智能领域也仍旧保持着不凡的成绩单,云端机器人开发商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超10亿人民币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参投。

可以看到,虽然七月整体投融资市场低迷,但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光伏等硬科技赛道,仍然有企业能够融到巨额融资。在整体市场融资事件、融资金额集体下行的时代,大资本们偏向于投资具备长期性、成熟性的科技企业。

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得超5亿投资的企业们都有哪些吧!

01 海辰储能

海辰储能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本次融资由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中银资产、金石投资、国投招商、国风投基金、中金资本、鼎晖百孚、中美绿色基金联合领投,首建投新能源、合肥产投及现有股东峰和资本、经纬创投、农银国际、中兵国调、众创等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建、先进设备采购、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业务布局。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内,快速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作为厦门引进的百亿级重点项目、福建省重点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辰储能专业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2022年海辰储能以实际出货量实现了超40倍以上的迅猛增长,位居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增速排行榜第一。2023年7月3日,海辰储能在厦门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海辰储能的产品包括方形电池、圆形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簇,可广泛应用于户储、基站、光伏、风电、电网侧、工商业储能等场景。

成立至今,海辰储能已完成6轮融资,此前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由农银国际和建信股权联合领投,经纬创投、盛屯集团厦门创投、金风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参投的超20亿元B轮融资。据悉,海辰储能在C轮融资后,估值已超过了300亿元。

海辰储能在产品研发端,于今年4月份迭代创新推出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持续打造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更安全、更兼容的超级单品;在项目建设端,于4月发布新制造规划,实现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主体工程封顶;按照产能释放节奏,到2025年预计将达成135GWh年产能目标;在市场端,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理念推动下,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聚焦品牌战略客户,签订、中标多个海内外订单;在生态端,海辰储能发挥链主效应,将产业生态进一步外延,打造海西和西南“1小时朋友圈”。

02 正泰新能

正泰新能在七月宣布完成了一项涉及2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次融资将被用于TOPCon电池组件的产能扩张。参与投资的有朝希资本、长江绿色产业基金、交银投资、国寿股权、越秀投资、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华登国际等知名投资机构。

正泰新能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光伏制造企业,成立于2015年,母公司为正泰集团,专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正泰新能长期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质的产品,正泰新能已成为中国光伏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成为中国光伏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根据Infolink发布的2022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正泰新能组件出货全球第七。

正泰新能官网显示,公司已拥有宁夏盐池、浙江海宁、江苏盐城、甘肃酒泉、吉林松原、安徽凤阳、浙江义乌、泰国等八个智能制造基地。到2023年底,正泰新能预计建成55GW组件产能和53GW电池产能,其中TOPCon产能占比达到81%。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曾于2022年8月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并未披露;紧接着在2023年1月进行了B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元。今次为第三轮融资。

03 达闼机器人

近日,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超 10 亿元 C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参投。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深圳、成都、合肥和珠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以 CloudGinger 为代表的人形服务云端机器人。

基于多年来持续投资机器人技术研发,截至2022年年底,达闼已拥有超1600+项专利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2022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达闼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达闼成为该领域首个国家级平台企业。根据达闼消息显示,达闼将于今年8月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届时机器人的灵巧度和平稳度,以及走路的姿态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此前,达闼机器人已完成 4 轮融资。2016 年 5 月,完成由软银中国资本、华登国际、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的3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17 年 2 月,完成软银中国资本、富士康科技集团、博将资本、启明星辰、中关村发展集团、凯旋创投等投资的1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

2019 年 3 月,完成软银愿景基金、金地集团、博将资本、朗玛峰创投、同威资本投资的2.7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2021 年 6 月,完成上海城投、上海国盛投资集团、君证资本、东方富海、诚鼎创投、珠海科创投、中科招商、格力金投、大横琴集团、海创基金、疆亘资本、新进创投、泽润基金、日嬴控股、涵崧资产、邦明资本、桉树资本投资的15 亿元 B+ 轮融资。

04 拓烯科技

聚焦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企业拓烯科技也在七月完成了近10亿元B轮融资,是本月新材料项目最大的一笔融资项目,由熙诚金睿领投,雷石投资联合领投,尚融资本、蓝郡创投、华晏资本、方广资本、中控集团旗下中蓝创投和衢州金控等机构跟投,老股东利柏特持续加注,多维资本担任该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拓烯科技二期产线建设。

拓烯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目前拥有一期产线,主要生产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导电膜等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光电显示、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拓烯科技于2020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藕舫天使等机构,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初陆续完成了包括中电海康、科百特等投资的数亿元A轮融资。

拓烯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全面突破高端聚合物材料原料单体合成、高效能催化体系、聚合工艺和专利四大瓶颈的企业,聚焦高价值高端光学/医用树脂及工程塑料,正逐步打造4大产品矩阵:SOOC(环烯烃共聚物)、TOPC(光学级碳酸酯共聚物)、TOPM(光学级丙烯酸系共聚物)和HPMP(甲基戊烯系聚合物),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空白。

05 炎明生物

7月10日,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和肿瘤革命性创新药物的炎明生物宣布已于近日完成7亿人民币A轮融资,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募资超10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国寿科创基金、荷塘创投基金跟投,上一轮全部投资方和玉资本(MSA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峰瑞资本、中发展领创/生命园创投基金、博远资本、青澜基金及昌发展等持续追加投资。

炎明生物的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据公开资料显示,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于2020年10月共同创立,矢志成为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公司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炎明生物在北京、上海和美国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建成超过100人的国际一流的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多个小分子和基因调节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项目。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细胞焦亡抑制剂及先天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其中先天免疫激动剂将在2023年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预计2024年进入临床阶段。

06 A轮财经的思考

不难看出,七月融资超五亿的事件大多集中发生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高新科技领域,这表明在低迷的市场之中,投资者们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依旧保有信心。

期待在这些企业的大额融资和良性发展之下,投资市场能够稳中求进,加速回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