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编制的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已连续11个月恶化,7月该数值为48.7,仍然低于枯荣线。标准普尔在报告中指出,整体指数掩盖了生产和新订单日益恶化的情况,后者与全球贸易流量急剧下滑以及库存减少有关。
标普的PMI产出指数已从6月的49.3降至7月的49.0,为今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除新冠大流行、欧债危机和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2019年之外,全球产量收缩的情况很罕见。
标普指出,近期全球货物贸易加剧下滑导致了全球生产疲软。7月制成品新出口订单下降速度为今年以来最快,也是连续17个月下降,目前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持续下滑最严重的时期。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6月公布的《全球贸易动态》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全球货物贸易环比增速仅为1.9%。报告预计二季度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主要原因为近期下调的全球经济预测以及持续的通货膨胀、金融脆弱性、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
报告还总结道: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前景悲观,负面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世贸组织在此前公布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之中也指出,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货币紧缩政策以及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预计仅为1.7%,低于2022年2.7%的增速以及今年全球GDP 2.4%的预期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世贸组织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世界贸易量2.7%的增速已经弱于该组织去年10月预测的3.5%。去年四季度贸易数据的环比大跌拖累了全球增速的放缓,该节点也与中国出口数据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时间吻合。
亚洲出口大国悉数表现不佳
国际贸易的放缓对于制造业出口强国的冲击也十分明显,包括被称为全球贸易“金丝雀”的韩国等国。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月1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该国7月以美元计出口额同比大跌16.5%,当月贸易顺差仅为16亿美元。这不仅是韩国出口额过去三年来的最大跌幅,也是该数据连续第十个月下滑。糟糕的数据也意味着此前以韩亚证券为代表的投资机构预计的“韩国出口趋势将逐步改善”预判并未成真。
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半导体行业低迷和暑假影响了整体出口。其中韩国最大的出口品类半导体出口额同比下跌33.6%。而韩国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美国的出口额也分别同比下跌了25.1%和8.1%。
而去年出口额和贸易顺差取得巨大进步的越南外贸也同样遭遇困难。越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以美元计的越南外贸总额同比下降6.7%,出口额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下滑,为2014年以来最长的下滑周期。1至7月越南出口额同比下跌10.6%。
越南副总理黎明慨曾在5月表示,2023年经济将面临不利的外部条件。牛津经济研究院已经将越南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4.2%下调至3.0%,并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包括中国复苏势头减弱,意味着越南出口前景将进一步黯淡。”
东南亚另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体新加坡也面临挑战。7月17日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6月非石油出口同比下降15.5%,连续第九个月下滑。其中包括对马来西亚出口同比萎缩30.7%、对印尼出口同比下降35.7%。
星展银行东盟经济学家Chua Han Teng表示,出口下跌反映了制造业等贸易导向型行业在全球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面临的挑战。
全球贸易黯淡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除了东亚地区之外,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均受到了全球贸易遇冷的冲击。
不过,正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所指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表现大相径庭。
2022年二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的一年时间内,除俄罗斯和中亚经济体外,所有地区的国际贸易都有增长,但东亚地区增长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欧盟统计局7月17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以欧元计的欧元区5月出口额同比下跌2.3%,1至5月的出口额则同比增长3.7%;全欧盟5月出口额和1至5月出口额则分别同比下跌1.9%和同比增长4.5%。
具体至各成员国,传统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强国1至5月的出口额均取得小幅度同比增长,包括德国(4%)、荷兰(4%)、瑞典(1%)、法国(6%)。
8月8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则显示美国的外贸情况与欧盟类似,在月度数据短期萎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全年数据小幅增长。6月美国出口额达2475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萎缩0.1%和4.3%。美国1至6月出口额则同比增长2.5%。得益于美国年初至今进口额同比减少4%,美国1至6月的贸易赤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3%。
美欧两大经济体较为稳定的外贸表现主要得益于两者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且双方之间的贸易额较为稳定。例如1至5月间欧对美出口达203亿欧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此外,两大经济体的贸易结构中也呈现出周边国家比重逐步增加的区域化趋势。例如欧盟对土耳其、瑞士和英国的出口在1至5月分别增长24.7%、8.4%和5.1%;而墨西哥和加拿大于今年4月已挤掉了中国成为美国前两大贸易伙伴(不计算欧盟),两国分别占美国1至4月进出口总额的15.4%和15.2%,略高于中国的12%。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Luis Torres表示,这些变化表明贸易加速向“近岸外包”转变,即各国将重要商品的供应链转移到地理和政治上距离较近的国家。
联合国《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也同样指出,自2022年末以来,“友岸外包”一直在上升,其特点是重新调整双边贸易流动,优先考虑具有相似政治价值观的国家。贸易伙伴的多样化程度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已更加集中在主要贸易关系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文章也显示,贸易只是得到了重新分配,而没有减少。目前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国际贸易正在去全球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