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实打败企业家,手握13亿美金却放弃创业的生物公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实打败企业家,手握13亿美金却放弃创业的生物公司

经历过市场的残酷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biotech掌舵者或许在思考:他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pexels-Life Of Pix

文|氨基观察

在故事的前半段,EQRx是一家有理想、有前景的明星biotech。

2020年成立之初,EQRx便以颠覆者的姿态登场——

瞄准美国创新药高价背后的需求,意图用低价me too药物,颠覆整个行业。

靠着“价格屠夫”的故事,EQRx成立一年半时间,就吸金超25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

然而,几年时间,美国创新药世界的规则变了,FDA不断收紧药物审批条件,EQRx低价me too药物策略已经不再走得通。它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商业模式,回归现实。

虽然“价格屠夫”决定放下手中的屠刀,但其颠覆故事并未戛然而止。EQRx还有其他机会,因为公司账上还有13亿美元的资金,足够支撑其东山再起。

但现实终究不是电视剧。这一次,东山再起的故事没有出现。即便手握巨额现金,EQRx还是选择了放弃挣扎,卖身Revolution。

EQRx的宏大理想在触礁现实后,轰然崩塌。就像一根紧绷的绳子突然断裂,市场没有想到,EQRx会这么快卖身。

在创新药世界里,多数人都是被理想支配的。他们踌躇满志的踏入这一行业,带着改变人类未来的梦想出发。但现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所有不理性的理想主义,最终都会被市场的理性所打败。

EQRx不是第一个卖身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经历过市场的残酷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biotech掌舵者或许在思考:他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01 被证伪的低价策略

要成为颠覆者,自然要时刻准备好证明自己,亦或被证伪。

很不幸,EQRx是被证伪的那一个。

与大部分明星biotech,依靠优秀的临床数据获得资本青睐不同,EQRx最吸引资本市场的,是其与众不同的商业逻辑。

EQRx瞄准美国创新药高价背后的需求,意图用低价me too药物,颠覆整个行业。按照EQRx创始人Alexis Borisy的设想,EQRx的商业逻辑,是从全球引进高质量的me too药物,然后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续新机制药物上市之前获批,依靠低价优势争夺原研药的份额。

当时,EQRx的管线中有着数十款产品,其中最具希望的是从国内引进的PD-L1以及第三代EGFR-TKI药物。

EQRx预期,公司将会在成立5年内上市第1个药物,10年内能够上市10种药物,并且在2026年实现盈利。看起来,美国生物科技领域又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当初的EQRx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关注。2020 年EQRx完成2亿美元的A轮融资,2021年EQRx原计划上市募资12亿美元,但由于认购火爆,融资额达到18亿美元。

遗憾的是,现实情况的激变,让EQRx的理想主义出师未捷身先死。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FDA不断缩紧创新药审核理念。一款创新药只有在效果不劣于标准疗法的情况下,才能够获批上市。

在美国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疗法是K药。所以,EQRx的PD-L1获批上市的基础,是和K药进行头对头临床。而EQRx引进sugemalimab之时,该适应症的标准疗法还是化疗。所以,EQRx当时开展临床对照组疗法,同样也是化疗。

如果,EQRx再花重金和K药进行头对头临床实验,那么依靠低价策略或许连研发费用都赚不回来。并且,EQRx引进的PD-L1药物仅有国内的临床试验数据,FDA显然不愿意批准纯粹基于海外数据的药物。

这种情况下,EQRx决定放弃sugemalimab管线,还放弃了低价策略。

独特的商业模式被证伪,EQRx不得不按下重置按钮。

02 颠覆者终被终结

当“价格屠夫”决定放下手中的屠刀,一个颠覆故事也戛然而止。但EQRx还有其他机会,它的处境尚未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原因在于,赶上创新药融资热潮的EQRx,在2021年上市时拿到了大量融资。即便三年过去,EQRx超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仍然充足,足够公司撑到2028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EQRx及时进行研发调整、裁员、砍管线,公司的情况也不会太差。

事实上,起初EQRx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2022年的三季报中,EQRx披露放弃了PD-L1在美国上市计划的同时,宣布放弃了低价策略。

与此同时,EQRx会继续推进两款第三代EGFR TKI aumolertinib,及CDK4/6抑制剂Lerociclib的临床工作。其中,CDK 4/6 抑制剂于前正在与已批准的药物来曲唑联合治疗一线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3期试验。或许,再坚持一段时间,EQRx就能等到产品上市。

此后,公司还裁掉了57%的员工,将管线中的产品砍至仅剩Lerociclib一款。在一系列操作后,EQRx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能够活下去。

按照这个趋势,EQRx如果及时调整研发方向、继续进行创新药研发,虽然无法继续做一家明星药企,但也能变成一家普普通通的biotech活下去。

但是,失去理想的EQRx没有坚持太久。8月1日,Revolution Medicines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EQRx。

根据并购协议,EQRx将以26美元/股的价格获得价值2亿美元的股票,另外8.7亿美元的股票按照5日平均价的6%折价定价。

这笔并购完成后,EQRx的命运将就此划上一个句号,甚至公司的产品管线也会被完全喊停。

因为,Revolution表示对EQRx的任何一个管线都不感兴趣,之所以会用股票并购EQRx,也只是为了获得公司账上13亿美元的现金,利用这笔资金来支持自己的三项RAS抑制剂的研发。

这也意味着,EQRx在其坚持的理想主义被现实杀死后,彻底放弃了挣扎。EQRx发展过程中所有不理性的理想主义,最终都被市场的理性所打败。

03 被现实抹杀的理想主义

EQRx想要凭借自身力量,撼动美国创新药的价格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事情。

站在当下的视角来看,EQRx的覆灭似乎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因为FDA对于me too药物的收紧,早有预兆。

但在创新药高速发展、行业资金充沛的三年前,EQRx打造出来的商业模式不算完美,却充满想象力。

美国苦高价药久矣,EQRx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市场的期待,这也是不少资金愿意在它身上下注的原因。高风险的反面是,高回报。

所以即便知道这一商业模式的风险,有些人依然会选择赌一把。

在生物科技有过连续成功创业经历的Alexis Borisy就是这样一个赌徒。他认为自己看到了一个巨大商机,要以极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药物,让EQRx成为搅局者。

创业者总是相似的,他们敏锐发现机会、冒险劲头十足,他们不愿意也不相信失败。但现实不会尽如人意,往往会给这些创业者,深刻的教训。

当行业热潮消散,疯狂的人们开始回归理性,EQRx的理想主义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拷问,这样的商业逻辑究竟能不能跑得通?如果不能,公司的价值自然也会随之湮灭。

去年宣布放弃低价策略的EQRx后,变成一家普普通通的药企,没有优越的创新能力,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也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如今EQRx的市值只剩不到10亿美元,距离巅峰时期缩水30多亿美元。

EQRx和它改变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梦想,一同沉没。

回到国内来说,过去几年在市场行情上行之际,资本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个行业,也给了不少biotech做梦的权利。不少过去几年刚刚成立的biotech,便定下成为biopharma的理想。

随着生物制药寒冬的来临,biotech也到了梦醒时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biotech的理想,不少创业者开始回归现实。

前有科望医药变卖产业化设施,把苏州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设施,卖给了CDMO巨头药明生物;后有和铂医药放弃核心管线,把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

这些药企的选择,都凸显了同一个现实,当理想主义的创业者撞上现实的暗礁,再有抱负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实打败企业家,手握13亿美金却放弃创业的生物公司

经历过市场的残酷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biotech掌舵者或许在思考:他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pexels-Life Of Pix

文|氨基观察

在故事的前半段,EQRx是一家有理想、有前景的明星biotech。

2020年成立之初,EQRx便以颠覆者的姿态登场——

瞄准美国创新药高价背后的需求,意图用低价me too药物,颠覆整个行业。

靠着“价格屠夫”的故事,EQRx成立一年半时间,就吸金超25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

然而,几年时间,美国创新药世界的规则变了,FDA不断收紧药物审批条件,EQRx低价me too药物策略已经不再走得通。它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商业模式,回归现实。

虽然“价格屠夫”决定放下手中的屠刀,但其颠覆故事并未戛然而止。EQRx还有其他机会,因为公司账上还有13亿美元的资金,足够支撑其东山再起。

但现实终究不是电视剧。这一次,东山再起的故事没有出现。即便手握巨额现金,EQRx还是选择了放弃挣扎,卖身Revolution。

EQRx的宏大理想在触礁现实后,轰然崩塌。就像一根紧绷的绳子突然断裂,市场没有想到,EQRx会这么快卖身。

在创新药世界里,多数人都是被理想支配的。他们踌躇满志的踏入这一行业,带着改变人类未来的梦想出发。但现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所有不理性的理想主义,最终都会被市场的理性所打败。

EQRx不是第一个卖身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经历过市场的残酷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biotech掌舵者或许在思考:他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01 被证伪的低价策略

要成为颠覆者,自然要时刻准备好证明自己,亦或被证伪。

很不幸,EQRx是被证伪的那一个。

与大部分明星biotech,依靠优秀的临床数据获得资本青睐不同,EQRx最吸引资本市场的,是其与众不同的商业逻辑。

EQRx瞄准美国创新药高价背后的需求,意图用低价me too药物,颠覆整个行业。按照EQRx创始人Alexis Borisy的设想,EQRx的商业逻辑,是从全球引进高质量的me too药物,然后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续新机制药物上市之前获批,依靠低价优势争夺原研药的份额。

当时,EQRx的管线中有着数十款产品,其中最具希望的是从国内引进的PD-L1以及第三代EGFR-TKI药物。

EQRx预期,公司将会在成立5年内上市第1个药物,10年内能够上市10种药物,并且在2026年实现盈利。看起来,美国生物科技领域又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当初的EQRx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关注。2020 年EQRx完成2亿美元的A轮融资,2021年EQRx原计划上市募资12亿美元,但由于认购火爆,融资额达到18亿美元。

遗憾的是,现实情况的激变,让EQRx的理想主义出师未捷身先死。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FDA不断缩紧创新药审核理念。一款创新药只有在效果不劣于标准疗法的情况下,才能够获批上市。

在美国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疗法是K药。所以,EQRx的PD-L1获批上市的基础,是和K药进行头对头临床。而EQRx引进sugemalimab之时,该适应症的标准疗法还是化疗。所以,EQRx当时开展临床对照组疗法,同样也是化疗。

如果,EQRx再花重金和K药进行头对头临床实验,那么依靠低价策略或许连研发费用都赚不回来。并且,EQRx引进的PD-L1药物仅有国内的临床试验数据,FDA显然不愿意批准纯粹基于海外数据的药物。

这种情况下,EQRx决定放弃sugemalimab管线,还放弃了低价策略。

独特的商业模式被证伪,EQRx不得不按下重置按钮。

02 颠覆者终被终结

当“价格屠夫”决定放下手中的屠刀,一个颠覆故事也戛然而止。但EQRx还有其他机会,它的处境尚未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原因在于,赶上创新药融资热潮的EQRx,在2021年上市时拿到了大量融资。即便三年过去,EQRx超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仍然充足,足够公司撑到2028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EQRx及时进行研发调整、裁员、砍管线,公司的情况也不会太差。

事实上,起初EQRx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2022年的三季报中,EQRx披露放弃了PD-L1在美国上市计划的同时,宣布放弃了低价策略。

与此同时,EQRx会继续推进两款第三代EGFR TKI aumolertinib,及CDK4/6抑制剂Lerociclib的临床工作。其中,CDK 4/6 抑制剂于前正在与已批准的药物来曲唑联合治疗一线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3期试验。或许,再坚持一段时间,EQRx就能等到产品上市。

此后,公司还裁掉了57%的员工,将管线中的产品砍至仅剩Lerociclib一款。在一系列操作后,EQRx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能够活下去。

按照这个趋势,EQRx如果及时调整研发方向、继续进行创新药研发,虽然无法继续做一家明星药企,但也能变成一家普普通通的biotech活下去。

但是,失去理想的EQRx没有坚持太久。8月1日,Revolution Medicines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EQRx。

根据并购协议,EQRx将以26美元/股的价格获得价值2亿美元的股票,另外8.7亿美元的股票按照5日平均价的6%折价定价。

这笔并购完成后,EQRx的命运将就此划上一个句号,甚至公司的产品管线也会被完全喊停。

因为,Revolution表示对EQRx的任何一个管线都不感兴趣,之所以会用股票并购EQRx,也只是为了获得公司账上13亿美元的现金,利用这笔资金来支持自己的三项RAS抑制剂的研发。

这也意味着,EQRx在其坚持的理想主义被现实杀死后,彻底放弃了挣扎。EQRx发展过程中所有不理性的理想主义,最终都被市场的理性所打败。

03 被现实抹杀的理想主义

EQRx想要凭借自身力量,撼动美国创新药的价格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事情。

站在当下的视角来看,EQRx的覆灭似乎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因为FDA对于me too药物的收紧,早有预兆。

但在创新药高速发展、行业资金充沛的三年前,EQRx打造出来的商业模式不算完美,却充满想象力。

美国苦高价药久矣,EQRx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市场的期待,这也是不少资金愿意在它身上下注的原因。高风险的反面是,高回报。

所以即便知道这一商业模式的风险,有些人依然会选择赌一把。

在生物科技有过连续成功创业经历的Alexis Borisy就是这样一个赌徒。他认为自己看到了一个巨大商机,要以极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药物,让EQRx成为搅局者。

创业者总是相似的,他们敏锐发现机会、冒险劲头十足,他们不愿意也不相信失败。但现实不会尽如人意,往往会给这些创业者,深刻的教训。

当行业热潮消散,疯狂的人们开始回归理性,EQRx的理想主义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拷问,这样的商业逻辑究竟能不能跑得通?如果不能,公司的价值自然也会随之湮灭。

去年宣布放弃低价策略的EQRx后,变成一家普普通通的药企,没有优越的创新能力,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也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如今EQRx的市值只剩不到10亿美元,距离巅峰时期缩水30多亿美元。

EQRx和它改变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梦想,一同沉没。

回到国内来说,过去几年在市场行情上行之际,资本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个行业,也给了不少biotech做梦的权利。不少过去几年刚刚成立的biotech,便定下成为biopharma的理想。

随着生物制药寒冬的来临,biotech也到了梦醒时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biotech的理想,不少创业者开始回归现实。

前有科望医药变卖产业化设施,把苏州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设施,卖给了CDMO巨头药明生物;后有和铂医药放弃核心管线,把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

这些药企的选择,都凸显了同一个现实,当理想主义的创业者撞上现实的暗礁,再有抱负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