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怡心
生活在重庆的你,多久能在平台预约到一辆网约车?测试发现,某平台立即回应“车辆充足应答快”,并且仅经济型车型就有包含曹操出行、T3出行、鞍马出行等数十种选择。
确实很便捷,但来自重庆市道路运输中心发布《关于重庆市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提示,目前重庆市中心城区网约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网约车数量超10万,月均出勤仅5万
据悉,截至2023年6月,全市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11.2万辆,其中中心城区10.1万辆;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的驾驶员23.5万名,其中中心城区19万名。
2023年上半年运营数据监测显示,中心城区网约车日均总订单量46.8万单,日均出勤接单车辆约3.2万辆,单车日均接单14.5单,日均营收(流水)约409.5元(未剔除平台公司流水抽成、订单信息服务费)。
考虑一季度市场恢复期因素,分析二季度显示,5月日均总订单量50.9万单,比4月52万单降低2.1%,6月日均总订单量54.2万单,比5月增长6.5%,总体增幅较小。
考虑网约车单人单车运营,驾驶员每月休息时间不尽相同,分析显示月均出勤接单的车辆约5万辆,仅占中心城区总车辆数49.5%,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行业经营有风险,单车日均不足6单
重庆市道路运输中心提示,截至2023年6月,全市已审批网约车平台公司74家,其中已正式经营55家,包括滴滴、T3、曹操、万顺、招招、幸福千万家等。
网约车行业实行市场价,由网约车平台公司自行决定运价标准并对外公示,其灵活度较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频繁调整价格,拉低公里运价,导致驾驶员为获得足够的收入,不得已延长工作时长,对行业运营安全、稳定及驾驶员身体造成直接的影响。
且网约车订单量并非无限度增长,其与平台公司优惠幅度、季节变化等有较大的关联度。2023年上半年,中心城区日均总订单量46.8万单,其中最高月度6月日均总订单54.2万单,最低月度1月日均总订单32.3万单。
并且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0.1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若10.1万辆网约车全部参营,即使按最高月日均54.2万单测算,单车日均订单量也不足6单,单车日均营收不足130元。
驾驶员入行需慎重,防被诱导购租车
中心提醒,部分网约车车辆所有人、汽车销售公司在推销其车辆时可能出现几类明显的特征,需要驾驶员理性辨别、慎重决定。
一是“以租代购”诱导购车。部分汽车销售公司以“网约车办理点”、“网约车服务点”等名义,在推销车辆时夸大网约车行业营收,并以“低首付”或“低月供”等“以租代购”的销售模式诱导驾驶员“分期付款”购置车辆。驾驶员一旦签约,将面临产权不清、失去主动权的局面。由于行业营收变动幅度较大,待驾驶员无法按期缴纳“月供”时,其可能将以违反合同约定的方式被收回车辆,造成驾驶员“车财两空”。
二是“代办证件”购租车。部分网约车车辆所有人、汽车销售公司在驾驶员未获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车辆未取得网约车道路运输证的情况下,信口承诺其可以代为办理“两证”、罚款代为缴纳等方式诱导驾驶员购置、承租车辆。驾驶员一旦从事运营被交通执法部门查处后,其往往避而不见或否认其曾经做出的承诺,最终由驾驶员承担违规的成本。
三是“高薪招聘”诱导租车。部分网约车车辆所有人、汽车销售公司以“高薪”招聘驾驶员的名义,虚夸在其公司选车从事网约车运输服务可以给予(获得)较高的月薪。实际上诱导驾驶员签订的是租车合同,而非劳动合同或协议。待驾驶员发现根本无法达到其虚夸的收入状况而准备退车时,其往往以车辆部件磨损、车身有伤痕等各种理由,扣除驾驶员的保证金,造成驾驶员经济受损。
四是“层层转租”推销车辆。部分经营企业自身不购置车辆,而是以中间服务商的名义,向驾驶员推销其他网约车车辆所有人的车辆,赚取中间的租车费用“差价”或“推荐费”。一旦此类中间服务商赚取的利润无法支撑自身的运营,可能“卷款跑路”(驾驶员的押金),而网约车车辆所有人将因无法按期收到租金从而收回车辆,导致驾驶员经济受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