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由“禁止”到“拥抱”ChatGPT,港大也迈出这一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由“禁止”到“拥抱”ChatGPT,港大也迈出这一步了

新学年将免费提供AI工具,但限制学生每月向AI提出最多20个指令。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抵触禁止还是全面拥抱?世界各地高校对于生成式AI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香港大学(下称港大)8月3日宣布,2023/2024新学年,将免费为师生提供多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称GenAI)应用程序,但限制学生每月向AI提出最多20个指令(Prompts)。

而在半年前,港大的态度还是“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课程作业、评估等”。

态度180°大转弯背后,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爆发,锐不可当的趋势面前,港大选择坦然接受,该校教务委员会于6月通过这一政策。其认为,“口语、写作、视像、数码等四种重要的沟通传播能力以外,掌握应用GenAI工具,是学生须具备的第五种重要能力。” 

“现在允许使用当然好很多。”8月3日下午,港大在读研究生熹阳告诉界面教育,目前尚未收到学校相关邮件,但有看到港媒报道该消息。

据熹阳了解,今年4月,港大开始允许讲师和员工使用AI工具,但禁止学生使用。在她看来,当地其它高校的态度相对更为开放。3月,香港科技大学允许老师决定是否限制学生使用,香港中文大学则要求学生使用前要获得老师允许。

“一个月只能问20次太少了,平均下来一天一次都不到。”熹阳对校方的这一限制表示不解,“有点像以前大学把校园网流量限制在每个月20G,但很多人一个星期就能用超,最终还是得自己找办法解决。”

从她此前使用ChatGPT的体验上看,限制次数对使用感受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很多时候要不断提问才能保证答案不那么离谱”。

8月3日下午,界面教育就GenAI的使用限制等问题邮件询问港大,校方发来新闻通稿,但未正面回应。

据《明报》援引港大协理副校长(教学)赵宝贻说法,设限可让学生学习询问精明的问题,也有效防止校外人士托学生使用应用程序,从而避免滥用。

对于此前禁止学生使用AI工具,赵宝贻解释,若允许使用,对部分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造成不公。在她看来,虽然现在仍不能阻止学生使用校外应用程序,但能确保每名同学均有机会使用AI,“至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港大在新闻通稿中称,已获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设立的科教创新基金逾1570万元资助,将在各个学术领域应用GenAI提升教与学。 

比如,教师可利用GenAI设计出让同学专注其中的创新创意教学活动,为同学个人兴趣及需要设计合适的教材。还鼓励教学人员将GenAI融入课程评核,制定公平评核学生表现和成果的机制,包括考试、口头答辩、课堂现场示范及解说等,评定学生学习成果。

此外,该校还将提供使用GenAI工具的技术支持及配套,如一对一专人指导及同学使用GenAI工具的“AI Clinic”、学习AI的专题网页,以及为期五周的自订网上学习课程。同学在使用GenAI工具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时,必须适当指出资料出处和引用来源等。

熹阳关心的问题还有,学校允许使用GenAI工具之后,评定方式将如何改变,含AI内容的比例要少于多少才不算抄袭,她希望这些能有更细致的解释。熹阳透露,身边同学之前会用turnitin做论文查重,这个软件能否查出AI生成的内容还说不准。

“目前国内学术界缺乏相应技术来判断一篇论文是否由ChatGPT所写,主要还是靠作者的诚信和声明。”今年2月,《暨南学报》主编孙升云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曾称。

据联合早报8月3日报道,港大教与学创新中心总监陈嘉玉认为,虽然现在的防抄袭系统中内设AI指数,评估学生使用AI的比率,但并不完全准确,教职员将参考指标并与比率过高的学生沟通,但不会视之为鉴定抄袭的准则。她补充说,若学生缴交未经修改的AI生成内容,相信教职员能够分辨出来。

香港之外,世界各地的多所高校对生成式AI的态度仍相当谨慎。

据日本共同社6月2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实施新的指导方针,小学、初中和高中或将禁止学生在考试中使用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不过,文部科学省并未完全排除使用此类工具的可能性,指导草案列出了有效使用它们的例子,比如为课堂讨论提供便利、纠正英语对话中的语法或学习先进的编程技巧。

今年4月,东京上智大学宣布彻底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聊天机器人不能用于撰写作业、论文、报告和论文。

京都大学提醒学生:“用AI制作文章有包含明显错误信息的风险。”并呼吁学生“自己写出可靠妥当的文章会锻炼精神力和思考力”。

东京大学也发布了有关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指南。虽然该校承认,完全消除该技术使用“不现实”,但强调了所有评估“必须由学生自己创建,不能仅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创建”。

即使是在ChatGPT的诞生地美国,也有不少学校经历了由“抵制”到“拥抱”的过程。

出于“担心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纽约市公立学校于今年1月下发ChatGPT禁令。但在四个月后,这一禁令被取消。

校长戴维·班克斯 (David Banks)在美国教育媒体Chalkbeat上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虽然学校系统今年早些时候对人工智能项目保持了“初步谨慎”,但他们现在将努力将这些项目整合到课程中。如今已进入到对这种新技术的力量和风险进行探究和审慎考虑的阶段。

(文中熹阳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由“禁止”到“拥抱”ChatGPT,港大也迈出这一步了

新学年将免费提供AI工具,但限制学生每月向AI提出最多20个指令。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抵触禁止还是全面拥抱?世界各地高校对于生成式AI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香港大学(下称港大)8月3日宣布,2023/2024新学年,将免费为师生提供多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称GenAI)应用程序,但限制学生每月向AI提出最多20个指令(Prompts)。

而在半年前,港大的态度还是“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课程作业、评估等”。

态度180°大转弯背后,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爆发,锐不可当的趋势面前,港大选择坦然接受,该校教务委员会于6月通过这一政策。其认为,“口语、写作、视像、数码等四种重要的沟通传播能力以外,掌握应用GenAI工具,是学生须具备的第五种重要能力。” 

“现在允许使用当然好很多。”8月3日下午,港大在读研究生熹阳告诉界面教育,目前尚未收到学校相关邮件,但有看到港媒报道该消息。

据熹阳了解,今年4月,港大开始允许讲师和员工使用AI工具,但禁止学生使用。在她看来,当地其它高校的态度相对更为开放。3月,香港科技大学允许老师决定是否限制学生使用,香港中文大学则要求学生使用前要获得老师允许。

“一个月只能问20次太少了,平均下来一天一次都不到。”熹阳对校方的这一限制表示不解,“有点像以前大学把校园网流量限制在每个月20G,但很多人一个星期就能用超,最终还是得自己找办法解决。”

从她此前使用ChatGPT的体验上看,限制次数对使用感受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很多时候要不断提问才能保证答案不那么离谱”。

8月3日下午,界面教育就GenAI的使用限制等问题邮件询问港大,校方发来新闻通稿,但未正面回应。

据《明报》援引港大协理副校长(教学)赵宝贻说法,设限可让学生学习询问精明的问题,也有效防止校外人士托学生使用应用程序,从而避免滥用。

对于此前禁止学生使用AI工具,赵宝贻解释,若允许使用,对部分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造成不公。在她看来,虽然现在仍不能阻止学生使用校外应用程序,但能确保每名同学均有机会使用AI,“至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港大在新闻通稿中称,已获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设立的科教创新基金逾1570万元资助,将在各个学术领域应用GenAI提升教与学。 

比如,教师可利用GenAI设计出让同学专注其中的创新创意教学活动,为同学个人兴趣及需要设计合适的教材。还鼓励教学人员将GenAI融入课程评核,制定公平评核学生表现和成果的机制,包括考试、口头答辩、课堂现场示范及解说等,评定学生学习成果。

此外,该校还将提供使用GenAI工具的技术支持及配套,如一对一专人指导及同学使用GenAI工具的“AI Clinic”、学习AI的专题网页,以及为期五周的自订网上学习课程。同学在使用GenAI工具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时,必须适当指出资料出处和引用来源等。

熹阳关心的问题还有,学校允许使用GenAI工具之后,评定方式将如何改变,含AI内容的比例要少于多少才不算抄袭,她希望这些能有更细致的解释。熹阳透露,身边同学之前会用turnitin做论文查重,这个软件能否查出AI生成的内容还说不准。

“目前国内学术界缺乏相应技术来判断一篇论文是否由ChatGPT所写,主要还是靠作者的诚信和声明。”今年2月,《暨南学报》主编孙升云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曾称。

据联合早报8月3日报道,港大教与学创新中心总监陈嘉玉认为,虽然现在的防抄袭系统中内设AI指数,评估学生使用AI的比率,但并不完全准确,教职员将参考指标并与比率过高的学生沟通,但不会视之为鉴定抄袭的准则。她补充说,若学生缴交未经修改的AI生成内容,相信教职员能够分辨出来。

香港之外,世界各地的多所高校对生成式AI的态度仍相当谨慎。

据日本共同社6月2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实施新的指导方针,小学、初中和高中或将禁止学生在考试中使用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不过,文部科学省并未完全排除使用此类工具的可能性,指导草案列出了有效使用它们的例子,比如为课堂讨论提供便利、纠正英语对话中的语法或学习先进的编程技巧。

今年4月,东京上智大学宣布彻底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聊天机器人不能用于撰写作业、论文、报告和论文。

京都大学提醒学生:“用AI制作文章有包含明显错误信息的风险。”并呼吁学生“自己写出可靠妥当的文章会锻炼精神力和思考力”。

东京大学也发布了有关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指南。虽然该校承认,完全消除该技术使用“不现实”,但强调了所有评估“必须由学生自己创建,不能仅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创建”。

即使是在ChatGPT的诞生地美国,也有不少学校经历了由“抵制”到“拥抱”的过程。

出于“担心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纽约市公立学校于今年1月下发ChatGPT禁令。但在四个月后,这一禁令被取消。

校长戴维·班克斯 (David Banks)在美国教育媒体Chalkbeat上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虽然学校系统今年早些时候对人工智能项目保持了“初步谨慎”,但他们现在将努力将这些项目整合到课程中。如今已进入到对这种新技术的力量和风险进行探究和审慎考虑的阶段。

(文中熹阳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