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冯亚楠
“乡”约盛夏,目之所及皆是一幅绿意盎然、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许,放眼齐鲁大地,作为山东经济发展龙头的青岛,更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
以实干笃定前行,谋定而动的即墨区早已锚定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奋力展现乡村振兴的“头雁风采”。
当新征程的号角全面吹响,即墨不仅全域涌动着乡村振兴发展浪潮,也通过一以贯之的决心与行动将各项工作干在实处,昂首奔向更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在前列!以奋进姿态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三农”工作之重,重于泰山;乡村振兴之意,尤为深远。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省党代会报告在“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部分中,直接提到“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锚定齐鲁样板,深耕乡村振兴,“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被写入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点明了未来五年乡村振兴的发展走向。
频频被提及、被强调,足见乡村振兴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志在全市争当“排头兵”的即墨而言,更加需要找准定位,充分释放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卷”。
以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奋进姿态砥砺前行,今年以来即墨区积极统筹聚合区镇村三级资源,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围绕“四个聚焦”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即墨东濒黄海、西靠大沽河,墨水河、龙泉河等150条河流贯通全域,丘陵、平原地形自东向西梯次分布,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也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
目前,即墨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直以来,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都高度重视,而即墨也是坚定不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抓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产稳供,今年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总面积达到79.7万亩。
此外,即墨还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工作,已创建9个市级田园综合体、6个省级产业强镇、2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建设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5个。
致力于打造成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的即墨,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集种子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已累计引进荷兰瑞克斯旺、韩国农友、青岛硕丰源、青岛德龙等种业产业链企业28家,全区种子、种畜、种苗等种业持证企业78家,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种子品种1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当青岛锚定打造全国全省一流水平乡村振兴示范典型目标,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时,即墨区也迅速响应,积极行动。
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规划和格局,即4个片区高端引领,4个片区聚势突破,N个片区蓄势聚能,在建的10个片区中,灵山“花乡药谷”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龙泉“莲花田园”列入市级10大片区创建名单。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即墨朝气蓬勃、风景正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老百姓赞不绝口,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用一个个美妙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创新为要!点燃乡村振兴发力“新引擎”
站在全新起点的即墨区,要想在乡村振兴上焕发更大能量,就必须要有契合时代要求的全新打法。
不言而喻,即墨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持之以恒地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这不仅仅需要拥有“青山郭外斜”的情怀,还要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增收产业。
换句话说,让农民捧起“金饭碗”、揣上“金腰带”,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即墨人的思维不断被激活,如何将农业和乡村产业完美衔接,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乐意思索和实践的事情。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即墨区通过顶层规划引领对全区现代农业生产进行科学谋划,确定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两带五区多集群”布局。
通过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即墨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为路径,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
截至目前,共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家,市级金花企业2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0家、示范家庭农场107个。
与此同时,即墨还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对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进行财政资金奖补扶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人才引进上,即墨也下足了“绣花”功夫,做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工作,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具体来看,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即墨推动出台《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里面涵盖高端人才引进奖励、“人才贷”融资支持等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硬措施。
不仅如此,即墨还通过举办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提能,振奋人才精神,提升人才技能水平;推广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激励广大“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为求职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具有特色的人才引进经验做法。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党员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一支甘于为民奉献、事事冲锋在前的党员队伍,可以把从上向下和从外向内的所有力量汇聚起来,进而形成实现共同富裕的自觉行动。
实际工作过程中,即墨区坚持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实施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撤销原行政村建制,优化设立135个新村党委,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1028个网格党组织,推选7500余名党员中心户,建立“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
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力度,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农业园区等乡村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让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统筹有力。
明确了路径、拥有了队伍、捋顺了机制,即墨乡村振兴势头迅猛。可以说,今日即墨之蜕变,源于干群同心齐奋斗,也是即墨区用务实担当书写出的亮眼“乡村振兴答卷”。
蓄力前行!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卷”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如今,行走在即墨,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犹如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践行乡村振兴步履铿锵;这里,描绘美丽图景日新月异。
近年来,即墨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针对农村群众最迫切改善的人居环境领域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调动并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系统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
通过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工作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投入2.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即墨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功夫下在实处。
此外,即墨还在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坚,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
聚焦推进设施配套一体化,即墨通过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全区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街巷硬化“户户通”。累计投资14亿元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并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扑下身子与农民群众共绘同心圆,脚踏实地迸发干事创业热情,即墨农村人居环境正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长期美”转变。
用情怀筑梦,以实干作答。接下来,即墨将积极统筹全区资源力量,推动三产融合共强、人才城乡互动、环境全域共美、文化文明协同、基层联建共治“五个振兴”同频共进,持续打造美丽宜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稳定繁荣的和美乡村“即墨样板”,为青岛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贡献更多的“即墨方案”。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