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开工率不足30%,包材商渡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工率不足30%,包材商渡劫

生存搏斗。

文|化妆品观察

德国私募股权公司汉德资本收购全球包装供应商Pure Trade多数股权,包装制造商Ampac Ltd.从贝恩资本手中收购化妆品包装供应商WWP Beauty中国业务,瑞士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商Medmix迈德米斯买下汕头彩妆包材商——广东乔艺塑胶多数股权……化妆品包材正在上演“资本热潮”。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性,另一面是国内美妆包材商今年普遍“不好过”。“今年生意甚至不如去年”“订单萎缩,开工率不足”“不是很理想,实际不如预期”……在《化妆品观察》最近的采访中,不少美妆包材商如是感慨。甚至有包材商放言,“不要利润,给成本价就干,只为活下去。”

当前“利润微薄”“赚钱变难了”已经成为大部分包材商的共同境遇,更有一批美妆包材商正迎来生死时刻。

今年难赚钱了?

前述放出“不要利润,给成本价就干”豪言的,是一家来自上海的纸质包装盒龙头企业,其业务人员坦言,“以利润换订单”实乃无奈之举,“今年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以前工人两班倒来不及,今年一班吃不饱。”

而在《化妆品观察》采访中,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多家包材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今年生意难做,心态比较悲观。

李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道扬表示,消费低迷,上游供应商生产过剩,今年大部分日子不好过。上海桂智董事长李龙贤提到,尽管公司今年业绩、用工人数和工时稳步增长,但“不少同行情况不容乐观”,“品牌订单下滑,客户单一,产品单一,价格下行等因素,导致今年业绩增长的企业不多。”宁波劳仕塑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Lucy亦证实,今年包材端整体行业偏低迷,“同行有部分工厂生产没有全开,业务量不足。”

经《化妆品观察》进一步调研,今年美妆包材厂生产产能能开到80%,已属“特别好”的情况,不少包材商经营情况陷入相当严峻的地步。其中,尤以喷雾泵相关企业业绩萎缩最为严重,该类目在近三年更上演了“魔幻现实”的一幕。

据某头部包材商透露,疫情期间,因需求暴涨(如用于消毒液等产品),原本售价3-6毛的喷雾泵价格猛涨至1-2元,导致一些厂家不惜以“推掉正常产品订单”为代价,全部all in进喷雾泵的生产上,“三年时间,有的厂从产值1亿做到3亿、4亿,直接增加了一个新厂的产值。”

但随着疫情需求褪去,国外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下降,喷雾泵今年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化妆品观察》从几家主打喷雾泵的包材企业处得到反馈,“产品价格回跌到3、4毛左右,业内比价现象泛滥,今年开工率不足30%,产能严重过剩。”

另外,如彩妆相关品类的包材商,今年亦面临不小的压力。一家主营口红管、睫毛管、眼线管等品类的包材企业负责人透露,相比去年,今年国内业务订单量减少20%,与疫前高峰期相比更是直接腰斩了60%。“现在寄希望于国外业务的开拓,国内市场目前能看到有些客户有计划,但是订单暂时还看不到。”

不单如此,几乎所有包材商都面临着价格内卷、利润降低等重压。一位广州本地的包材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价格内卷严重,一方面品牌已经把价格压得很低,类似于PP、PE等非环保塑料,单价在0.6-1元之间,亚克力、PETG等塑料包材价格在3-10元左右,若大批量采购价格更低;另一方面同行之间也时常打价格战,譬如同样的亚克力包材,其开价3元已经做到极低,但是还有更低的价格。

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利润下滑。该负责人透露,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塑料包装容器毛利率同比减少近2%。而这亦体现在上市包材企业的财报中。如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锦盛新材,2023一季报公司营收5096.96万元,同比下降23.86%;归母净利润-696.08万元,同比下降413.9%。

“市场仍在清库存阶段”

事实上,在大部分美妆包材商“难赚钱”背后,是今年美妆消费市场不如预期的真实写照。

“很多品牌今年都在忙着清库存。”一位美妆品牌创始人表示,今年中腰部品牌和细分赛道的中小品牌都比较艰难,不少品牌存在现金流问题,急于清仓变现,“今年不少品牌选择在抖音等渠道主动清库存,这实际是前一年甚至两年的产品。”

某美妆头部DP商亦透露,今年即便是国际美妆大牌,也以清库存为主,还没到增加新订单的阶段。“国际美妆品牌在今年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甚至一些高奢集团品牌向下打‘平价消费者’客群,因为‘消费力不足,忙着去前两年的库存’。”

不止是品牌,《化妆品观察》注意到,最近一些代理商和CS店也忙于清理库存。江苏某化妆品店老板无奈表示,“原本年初信心很足,但没想到消费市场低迷,造成了门店的库存积压,因此今年采取了更大的促销力度。”

产品积压,在上市企业财报中亦早有征兆。梳理各家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发现,存货问题明显:截至2022年底,上市美妆企业存货金额少则2亿,多达12亿,存货周转率普遍超过210天。

传导到包材端,即表现为“订单需求减少”。“今年客户需求不是很高,除了一些品牌参与618或者偶尔的直播带货,会增加一些需求量,整体表现出求稳的状态,因此包材这块也受到影响。”杭州神彩包装印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权德敏指出。

另外,新品开发降温的叠加因素亦导致包材商雪上加霜。在《化妆品观察》采访中,不少包材商均表示,今年行业整体上新速度变缓,“品牌客户还是之前的,今年新品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延续之前的订单,订单量基本较以往也是持平的。”

从大部分美妆品牌创始人的反馈来看,营销成本的高企,打消了它们开新品的积极性。根据申万美容护理指数,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美妆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自2022年初以来已连续五个季度上升。

“今年在选品开品上更加谨慎,主要还是集中资源在细分成熟的产品上,以控制成本,减少营销费用,保住利润。”上海某新锐护肤品牌创始人直言。据他了解,今年很多品牌都走保守路线,因为想吸纳一些新客户已经非常困难。

“但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他指出,客观上促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内卷严重的环境下,存活的良好途径就是提高产品力。

冰火两重天,新一轮迭代已经开始

对国内美妆包材商而言,2023年无疑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年,但是其中亦不乏一些表现亮眼的企业和品类。今年美妆包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格局。

如品类上,多位包材商反馈,香水瓶、洗护瓶等订单获得了增长。“洗护是受消费力影响最低的品类,相对于护肤品和彩妆来说,更为刚需,今年洗护瓶包材商的业绩增长还不错,另外香水瓶也是今年市场上少数高热度的品类之一。”

而分企业来看,今年亦有一批包材商稳健发展、保持正向增长。如翔港包装上半年净利润588.09万,同比大增389.19%。该公司称,包材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相关产品毛利率有所提升,净利润相应大幅增加。

《化妆品观察》注意到,在这一轮经营调整中,如上海桂智、劳仕塑业等保持稳健经营乃至增长的包材商,普遍展现出了一些共性:

1、快速升级、不断迭代。

“自身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并且不断创新、迭代的,基本上业绩能保持稳健甚至增长。”古歌策划创始人、包材邦发起人古歌表示,现在整个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如新材料、新技术上持续突破。

以杭州神彩为例,今年在面膜袋上革新设计,主打干湿分离的产品,如挤压干湿分离、拉环干湿分离、抽拉干湿分离、隐藏干湿分离等等,这类产品也成为今年公司表现较为优越的项目。

2、站在市场前沿,善于捕捉趋势。

古歌认为,“很多时候生意难做,但是总有人好做,比如像珀莱雅、薇诺娜,它们站在市场的前沿,形成了很强的壁垒。包材商同样要站在市场开发前沿,甚至引导品牌方哪些是迎合消费群体的趋势。”

从实际来看,很多包材商愈发重视结合市场前沿趋势创新。如宁波劳仕塑业,近两年根据市场品类需求的变化,在面霜、精华、套装等类目上做了很多尝试;太和生技、广州尚功等企业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均开启了“探寻环保材料”之路,前者发布了PMU环保化妆品包材,具有可自然降解、可循环、可回收等特点,后者成功研发了可回收的HDPE单一材料真空泵和真空瓶,成为首款获得国际发明专利的HDPE全塑真空泵。

3、足够的战略定力。

“企业要做一些战略性的规划,这两年很多包材商往往都是着眼于当下的生意好不好,但是在整体的战略规划上做得不是很清晰,或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前述某头部包材商表示。

他透露,譬如在喷雾泵这一品类的选择上,彼时一些厂家因看中泵头涨价而推掉正常产品订单或者涨价,最终导致客户没办法替换包材商。“我们当时接到了好几个从同行流过来的订单,虽然当时看我们赚钱是没有那些厂家快,但是今年公司业绩保持稳健、没有出现波动,走得更健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工率不足30%,包材商渡劫

生存搏斗。

文|化妆品观察

德国私募股权公司汉德资本收购全球包装供应商Pure Trade多数股权,包装制造商Ampac Ltd.从贝恩资本手中收购化妆品包装供应商WWP Beauty中国业务,瑞士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商Medmix迈德米斯买下汕头彩妆包材商——广东乔艺塑胶多数股权……化妆品包材正在上演“资本热潮”。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性,另一面是国内美妆包材商今年普遍“不好过”。“今年生意甚至不如去年”“订单萎缩,开工率不足”“不是很理想,实际不如预期”……在《化妆品观察》最近的采访中,不少美妆包材商如是感慨。甚至有包材商放言,“不要利润,给成本价就干,只为活下去。”

当前“利润微薄”“赚钱变难了”已经成为大部分包材商的共同境遇,更有一批美妆包材商正迎来生死时刻。

今年难赚钱了?

前述放出“不要利润,给成本价就干”豪言的,是一家来自上海的纸质包装盒龙头企业,其业务人员坦言,“以利润换订单”实乃无奈之举,“今年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以前工人两班倒来不及,今年一班吃不饱。”

而在《化妆品观察》采访中,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多家包材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今年生意难做,心态比较悲观。

李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道扬表示,消费低迷,上游供应商生产过剩,今年大部分日子不好过。上海桂智董事长李龙贤提到,尽管公司今年业绩、用工人数和工时稳步增长,但“不少同行情况不容乐观”,“品牌订单下滑,客户单一,产品单一,价格下行等因素,导致今年业绩增长的企业不多。”宁波劳仕塑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Lucy亦证实,今年包材端整体行业偏低迷,“同行有部分工厂生产没有全开,业务量不足。”

经《化妆品观察》进一步调研,今年美妆包材厂生产产能能开到80%,已属“特别好”的情况,不少包材商经营情况陷入相当严峻的地步。其中,尤以喷雾泵相关企业业绩萎缩最为严重,该类目在近三年更上演了“魔幻现实”的一幕。

据某头部包材商透露,疫情期间,因需求暴涨(如用于消毒液等产品),原本售价3-6毛的喷雾泵价格猛涨至1-2元,导致一些厂家不惜以“推掉正常产品订单”为代价,全部all in进喷雾泵的生产上,“三年时间,有的厂从产值1亿做到3亿、4亿,直接增加了一个新厂的产值。”

但随着疫情需求褪去,国外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下降,喷雾泵今年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化妆品观察》从几家主打喷雾泵的包材企业处得到反馈,“产品价格回跌到3、4毛左右,业内比价现象泛滥,今年开工率不足30%,产能严重过剩。”

另外,如彩妆相关品类的包材商,今年亦面临不小的压力。一家主营口红管、睫毛管、眼线管等品类的包材企业负责人透露,相比去年,今年国内业务订单量减少20%,与疫前高峰期相比更是直接腰斩了60%。“现在寄希望于国外业务的开拓,国内市场目前能看到有些客户有计划,但是订单暂时还看不到。”

不单如此,几乎所有包材商都面临着价格内卷、利润降低等重压。一位广州本地的包材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价格内卷严重,一方面品牌已经把价格压得很低,类似于PP、PE等非环保塑料,单价在0.6-1元之间,亚克力、PETG等塑料包材价格在3-10元左右,若大批量采购价格更低;另一方面同行之间也时常打价格战,譬如同样的亚克力包材,其开价3元已经做到极低,但是还有更低的价格。

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利润下滑。该负责人透露,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塑料包装容器毛利率同比减少近2%。而这亦体现在上市包材企业的财报中。如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锦盛新材,2023一季报公司营收5096.96万元,同比下降23.86%;归母净利润-696.08万元,同比下降413.9%。

“市场仍在清库存阶段”

事实上,在大部分美妆包材商“难赚钱”背后,是今年美妆消费市场不如预期的真实写照。

“很多品牌今年都在忙着清库存。”一位美妆品牌创始人表示,今年中腰部品牌和细分赛道的中小品牌都比较艰难,不少品牌存在现金流问题,急于清仓变现,“今年不少品牌选择在抖音等渠道主动清库存,这实际是前一年甚至两年的产品。”

某美妆头部DP商亦透露,今年即便是国际美妆大牌,也以清库存为主,还没到增加新订单的阶段。“国际美妆品牌在今年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甚至一些高奢集团品牌向下打‘平价消费者’客群,因为‘消费力不足,忙着去前两年的库存’。”

不止是品牌,《化妆品观察》注意到,最近一些代理商和CS店也忙于清理库存。江苏某化妆品店老板无奈表示,“原本年初信心很足,但没想到消费市场低迷,造成了门店的库存积压,因此今年采取了更大的促销力度。”

产品积压,在上市企业财报中亦早有征兆。梳理各家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发现,存货问题明显:截至2022年底,上市美妆企业存货金额少则2亿,多达12亿,存货周转率普遍超过210天。

传导到包材端,即表现为“订单需求减少”。“今年客户需求不是很高,除了一些品牌参与618或者偶尔的直播带货,会增加一些需求量,整体表现出求稳的状态,因此包材这块也受到影响。”杭州神彩包装印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权德敏指出。

另外,新品开发降温的叠加因素亦导致包材商雪上加霜。在《化妆品观察》采访中,不少包材商均表示,今年行业整体上新速度变缓,“品牌客户还是之前的,今年新品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延续之前的订单,订单量基本较以往也是持平的。”

从大部分美妆品牌创始人的反馈来看,营销成本的高企,打消了它们开新品的积极性。根据申万美容护理指数,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美妆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自2022年初以来已连续五个季度上升。

“今年在选品开品上更加谨慎,主要还是集中资源在细分成熟的产品上,以控制成本,减少营销费用,保住利润。”上海某新锐护肤品牌创始人直言。据他了解,今年很多品牌都走保守路线,因为想吸纳一些新客户已经非常困难。

“但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他指出,客观上促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内卷严重的环境下,存活的良好途径就是提高产品力。

冰火两重天,新一轮迭代已经开始

对国内美妆包材商而言,2023年无疑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年,但是其中亦不乏一些表现亮眼的企业和品类。今年美妆包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格局。

如品类上,多位包材商反馈,香水瓶、洗护瓶等订单获得了增长。“洗护是受消费力影响最低的品类,相对于护肤品和彩妆来说,更为刚需,今年洗护瓶包材商的业绩增长还不错,另外香水瓶也是今年市场上少数高热度的品类之一。”

而分企业来看,今年亦有一批包材商稳健发展、保持正向增长。如翔港包装上半年净利润588.09万,同比大增389.19%。该公司称,包材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相关产品毛利率有所提升,净利润相应大幅增加。

《化妆品观察》注意到,在这一轮经营调整中,如上海桂智、劳仕塑业等保持稳健经营乃至增长的包材商,普遍展现出了一些共性:

1、快速升级、不断迭代。

“自身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并且不断创新、迭代的,基本上业绩能保持稳健甚至增长。”古歌策划创始人、包材邦发起人古歌表示,现在整个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如新材料、新技术上持续突破。

以杭州神彩为例,今年在面膜袋上革新设计,主打干湿分离的产品,如挤压干湿分离、拉环干湿分离、抽拉干湿分离、隐藏干湿分离等等,这类产品也成为今年公司表现较为优越的项目。

2、站在市场前沿,善于捕捉趋势。

古歌认为,“很多时候生意难做,但是总有人好做,比如像珀莱雅、薇诺娜,它们站在市场的前沿,形成了很强的壁垒。包材商同样要站在市场开发前沿,甚至引导品牌方哪些是迎合消费群体的趋势。”

从实际来看,很多包材商愈发重视结合市场前沿趋势创新。如宁波劳仕塑业,近两年根据市场品类需求的变化,在面霜、精华、套装等类目上做了很多尝试;太和生技、广州尚功等企业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均开启了“探寻环保材料”之路,前者发布了PMU环保化妆品包材,具有可自然降解、可循环、可回收等特点,后者成功研发了可回收的HDPE单一材料真空泵和真空瓶,成为首款获得国际发明专利的HDPE全塑真空泵。

3、足够的战略定力。

“企业要做一些战略性的规划,这两年很多包材商往往都是着眼于当下的生意好不好,但是在整体的战略规划上做得不是很清晰,或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前述某头部包材商表示。

他透露,譬如在喷雾泵这一品类的选择上,彼时一些厂家因看中泵头涨价而推掉正常产品订单或者涨价,最终导致客户没办法替换包材商。“我们当时接到了好几个从同行流过来的订单,虽然当时看我们赚钱是没有那些厂家快,但是今年公司业绩保持稳健、没有出现波动,走得更健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