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读百威亚太2023上半年财报,如何重塑高端化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读百威亚太2023上半年财报,如何重塑高端化之路?

面对竞争持续加剧以及行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阻碍,百威亚太能否持续稳健增长?

文|港股研究社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啤酒行业向高端化发展,其中知名度较高的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等品牌在高端市场持续鏖战,实际成果如何也可以从业绩一探究竟。

以百威亚太为例。8月3日,百威亚太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业营收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可以看出,奔赴高端化的道路上,百威亚太展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但面对竞争持续加剧以及行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阻碍,百威亚太能否持续稳健增长?

上半年总销量增9.4%,百威亚太做对了什么?

2023年被市场普遍视为“啤酒大年”,而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也拿出了符合预期的营收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百威亚太啤酒总销量约49.46亿公升,同比增加9.4%,带动营收增长。

具体而言,得益于国内市场深度调整以及消费逻辑重塑,啤酒产业整体迎来量价齐升的利好局面。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一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啤酒产量达1928万千升,同比增长7%。这种情况下,百威亚太作为头部品牌率先受益。2023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地区实现收入及EBITDA 同比增长15.4%、17.2%,销量同比增长9.4%。

同时,百威亚太也在品牌端和渠道端持续发力,更进一步明确了业绩增长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百威亚太受益于多品牌配合以及渠道重新开放,整体销量增加11.0%,每百升收入也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带动总体收入增长19.6%。

不过聚焦渠道端可以发现,对比国内市场,百威亚太海外市场表现较为分化。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东部实现销量增长3.0%,而收入增加1.9%;每百升收入下降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则下降15.9%。

针对这一现象,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比较基数较高,百威亚太韩国的销量下降了低单位数。同时,自2023年4月1日起,受累于不利的包装组合和消费税增加3.57%两大因素,百威亚太在韩国的每百升收入下降了中单位数。

尽管韩国市场承压,但印度作为百威亚太在海外布局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其第四大市场,带动亚洲西部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西部实现销量增长10.2%,而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16.6%及5.8%。

其实,目前印度地区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啤酒市场,有较大的待开发空间,未来有望为百威亚太的业绩增长带来更多增量。据悉,2022年印度啤酒市场的销售额为8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到200亿美元,可见增长潜力巨大。

整体来看,虽然韩国市场表现不佳,但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及印度两大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使得百威亚太在2023H1仍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只是,百威亚太在实现营收稳步上涨的同时,利润端却有下滑趋势,是否预示着百威亚太的高端化困境显现?

成本端承压、市场竞争激烈,百威高端化之路陷困境?

尽管2023上半年百威亚太实现营收两位数的上涨,但其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却在减少,由2022年上半年的6.25亿美元减少至2023年上半年的5.75亿美元。

整体来看,净利下滑有两大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销售成本增加13.3%。以大麦为例,其作为制作啤酒的主要原材料,在国内属于小品种作物,相关政策补贴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另外,近年由于国内种植结构持续调整、大麦经济效益下降以及土地资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麦播种面积一直在减少。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麦播种面积51.7万公顷,较上年下降3.13%;产量为206.8万吨,较上年下降0.10%。

种植面积及产量减少,致使大麦价格持续呈上升趋势。据了解,2022年6月,国产大麦价格3043元/吨,环比上涨2.28%,同比涨29.70%。2022年1-6月,国产大麦均价2808元/吨,同比涨22.5%。

国产大麦产量下滑、价格上涨形势下,啤酒行业也不得不依赖进口来解决国内需求,致使综合成本提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大麦进口数量为100万吨,同比增长24.6%;进口金额为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

由此看来,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利润端“遇冷”与“高成本”有紧密关系。

另一个原因则是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成本不断走高。百威亚太作为头部品牌,曾占据中国高端市场半壁江山,旗下有多款高端大单品,比如百威、超高端品牌蓝妹、科罗娜等,均受消费者喜爱。

自国内啤酒产量于2013年见顶后开始逐年下滑,行业正式进入存量时代。国内品牌纷纷达成共识,发力中高端产品,不断分食百威亚太的市场份额。

比如,2021年,华润啤酒推出高端产品“醴”,售价999元/999ml*2 瓶,将啤酒推上千元价格带;2022年,青岛啤酒发布“一世传奇”,定价1399元/1.5L。

各大啤酒品牌持续发力,向上打开行业价格天花板,以高端路线重塑消费者对啤酒的认知,也同步拉升了自身品牌的高度。

而随着头部啤酒品牌竞争不断加剧,百威亚太市场占有率下滑明显。Euromonitor数据显示,近年来,百威中国高端市占率从近50%下滑到40%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即便已经奠定高端市场龙头地位,百威亚太仍面临地位被撼动的危机。

不过,百威亚太并未固守一隅等待被超越。一方面其确立了新的目标,将超高端品类视为下一个蓝海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包括百威金尊和黑金在内的百威创新产品,收入均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而在2021年底福佳、科罗娜、蓝妹体量也已分别达到7.4/13.5/14.3 万千升,共占据我国超高端啤酒品牌力的52%。

多品牌助力下,百威亚太2023年第二季度高端及超高端品类的合计销量同比增长约25%,其高端大单品百威收入增长超过20%。可见,百威亚太实施的高端化与超高端化策略依旧行之有效。

另一方面,百威亚太在精酿与非啤酒业务上也有加码。先后通过收购中国精酿品牌开巴与拳击猫、开设鹅岛餐吧、建设武汉和莆田精酿工厂强化精酿领域优势。

同时,百威亚太还借助现有渠道、供应链基础与深耕多年沉淀而来的品牌打造能力,加码以RTDs、能量饮料、烈酒为主的非啤酒业务。

但到底哪条路线能成为百威亚太新的助力仍尚未可知。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前瞻布局超高端路线,百威亚太将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结语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对“内”需要面对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难题,对“外”则有市场高端化竞争加剧的困境,因此利润端持续“遇冷”也属意料之中,但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仍取得两位数的营收增长,足见其品牌和渠道的底蕴深厚。

在高端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多年积淀的品牌力依旧是百威亚太最核心的竞争力。未来,百威亚太开拓式布局超高端化和非啤酒业务,或可挖掘出更大的增长潜力,但还需时间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威亚太

  • 【深度】啤酒公司这个夏天有点冷
  • 半年业绩同比下滑,百威亚太想靠代理商拓展非即饮渠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读百威亚太2023上半年财报,如何重塑高端化之路?

面对竞争持续加剧以及行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阻碍,百威亚太能否持续稳健增长?

文|港股研究社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啤酒行业向高端化发展,其中知名度较高的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等品牌在高端市场持续鏖战,实际成果如何也可以从业绩一探究竟。

以百威亚太为例。8月3日,百威亚太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业营收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可以看出,奔赴高端化的道路上,百威亚太展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但面对竞争持续加剧以及行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阻碍,百威亚太能否持续稳健增长?

上半年总销量增9.4%,百威亚太做对了什么?

2023年被市场普遍视为“啤酒大年”,而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也拿出了符合预期的营收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百威亚太啤酒总销量约49.46亿公升,同比增加9.4%,带动营收增长。

具体而言,得益于国内市场深度调整以及消费逻辑重塑,啤酒产业整体迎来量价齐升的利好局面。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一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啤酒产量达1928万千升,同比增长7%。这种情况下,百威亚太作为头部品牌率先受益。2023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地区实现收入及EBITDA 同比增长15.4%、17.2%,销量同比增长9.4%。

同时,百威亚太也在品牌端和渠道端持续发力,更进一步明确了业绩增长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百威亚太受益于多品牌配合以及渠道重新开放,整体销量增加11.0%,每百升收入也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带动总体收入增长19.6%。

不过聚焦渠道端可以发现,对比国内市场,百威亚太海外市场表现较为分化。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东部实现销量增长3.0%,而收入增加1.9%;每百升收入下降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则下降15.9%。

针对这一现象,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比较基数较高,百威亚太韩国的销量下降了低单位数。同时,自2023年4月1日起,受累于不利的包装组合和消费税增加3.57%两大因素,百威亚太在韩国的每百升收入下降了中单位数。

尽管韩国市场承压,但印度作为百威亚太在海外布局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其第四大市场,带动亚洲西部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西部实现销量增长10.2%,而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16.6%及5.8%。

其实,目前印度地区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啤酒市场,有较大的待开发空间,未来有望为百威亚太的业绩增长带来更多增量。据悉,2022年印度啤酒市场的销售额为8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到200亿美元,可见增长潜力巨大。

整体来看,虽然韩国市场表现不佳,但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及印度两大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使得百威亚太在2023H1仍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只是,百威亚太在实现营收稳步上涨的同时,利润端却有下滑趋势,是否预示着百威亚太的高端化困境显现?

成本端承压、市场竞争激烈,百威高端化之路陷困境?

尽管2023上半年百威亚太实现营收两位数的上涨,但其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却在减少,由2022年上半年的6.25亿美元减少至2023年上半年的5.75亿美元。

整体来看,净利下滑有两大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销售成本增加13.3%。以大麦为例,其作为制作啤酒的主要原材料,在国内属于小品种作物,相关政策补贴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另外,近年由于国内种植结构持续调整、大麦经济效益下降以及土地资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麦播种面积一直在减少。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麦播种面积51.7万公顷,较上年下降3.13%;产量为206.8万吨,较上年下降0.10%。

种植面积及产量减少,致使大麦价格持续呈上升趋势。据了解,2022年6月,国产大麦价格3043元/吨,环比上涨2.28%,同比涨29.70%。2022年1-6月,国产大麦均价2808元/吨,同比涨22.5%。

国产大麦产量下滑、价格上涨形势下,啤酒行业也不得不依赖进口来解决国内需求,致使综合成本提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大麦进口数量为100万吨,同比增长24.6%;进口金额为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

由此看来,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利润端“遇冷”与“高成本”有紧密关系。

另一个原因则是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成本不断走高。百威亚太作为头部品牌,曾占据中国高端市场半壁江山,旗下有多款高端大单品,比如百威、超高端品牌蓝妹、科罗娜等,均受消费者喜爱。

自国内啤酒产量于2013年见顶后开始逐年下滑,行业正式进入存量时代。国内品牌纷纷达成共识,发力中高端产品,不断分食百威亚太的市场份额。

比如,2021年,华润啤酒推出高端产品“醴”,售价999元/999ml*2 瓶,将啤酒推上千元价格带;2022年,青岛啤酒发布“一世传奇”,定价1399元/1.5L。

各大啤酒品牌持续发力,向上打开行业价格天花板,以高端路线重塑消费者对啤酒的认知,也同步拉升了自身品牌的高度。

而随着头部啤酒品牌竞争不断加剧,百威亚太市场占有率下滑明显。Euromonitor数据显示,近年来,百威中国高端市占率从近50%下滑到40%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即便已经奠定高端市场龙头地位,百威亚太仍面临地位被撼动的危机。

不过,百威亚太并未固守一隅等待被超越。一方面其确立了新的目标,将超高端品类视为下一个蓝海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包括百威金尊和黑金在内的百威创新产品,收入均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而在2021年底福佳、科罗娜、蓝妹体量也已分别达到7.4/13.5/14.3 万千升,共占据我国超高端啤酒品牌力的52%。

多品牌助力下,百威亚太2023年第二季度高端及超高端品类的合计销量同比增长约25%,其高端大单品百威收入增长超过20%。可见,百威亚太实施的高端化与超高端化策略依旧行之有效。

另一方面,百威亚太在精酿与非啤酒业务上也有加码。先后通过收购中国精酿品牌开巴与拳击猫、开设鹅岛餐吧、建设武汉和莆田精酿工厂强化精酿领域优势。

同时,百威亚太还借助现有渠道、供应链基础与深耕多年沉淀而来的品牌打造能力,加码以RTDs、能量饮料、烈酒为主的非啤酒业务。

但到底哪条路线能成为百威亚太新的助力仍尚未可知。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前瞻布局超高端路线,百威亚太将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结语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对“内”需要面对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难题,对“外”则有市场高端化竞争加剧的困境,因此利润端持续“遇冷”也属意料之中,但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仍取得两位数的营收增长,足见其品牌和渠道的底蕴深厚。

在高端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多年积淀的品牌力依旧是百威亚太最核心的竞争力。未来,百威亚太开拓式布局超高端化和非啤酒业务,或可挖掘出更大的增长潜力,但还需时间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