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雷军不做选择题,小米闯过生死之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雷军不做选择题,小米闯过生死之门?

雷军和小米,面临的不是选择题,而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文|连线Insight 王慧莹

编辑|子夜

熟悉的蓝色上衣和湖北仙桃口音,8月14日晚七点,小米创始人雷军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年度演讲。

“这是四年来我们规模最大的活动。”雷军在微博上如是说道。3小时480页PPT,今年,雷军走出小米科技园,站在了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神采奕奕。

从2020年小米十周年开始,每年8月雷军年度演讲都会如约而至。从“一往无前”,到“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再到“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今年又说起了“成长”,每一个演讲主题都与雷军的心态和小米的发展紧密相关。

去年开始,雷军调整演讲内容,将更多的篇幅放到了自己本身。比如,去年雷军回顾了过去20年的创业经历及三段低谷时刻,今年又分享了自己在过去36年中几次关键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他从在武汉大学求学说起,那时雷军与《硅谷之火》结缘,有了梦想,并学会了把梦想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在金山创业,雷军完成了程序员到管理者的转变;创办小米,雷军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当下互联网圈,雷军是为数不多还活跃在一线的创始人,他带领着小米做手机、造汽车、搞大模型。

演讲中,雷军公布了小米在AI大模型上的进展和策略,宣布“未来5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一如雷军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小米的高端化也兜兜转转了三年,如今到了关键之年。雷军称,走向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这条路也是让雷军足够痛苦和挣扎的成长阶段。

不过,整场演讲中,外界期待的小米造车进展,雷军几乎只字未提。而这恰恰是外界关注小米的重点之一。

要知道,造车是雷军新的征程,能否成功直接影响了小米的未来。作为后来者,离量产时间表越来越近,市场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已经很紧迫。

“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不懂的时候,找个人问问。”小米下一步的答案,可能也需要雷军加速取经了。

1、从学霸到“卷王”,雷军究竟是怎么成长的?

“那天晚上星光很亮,我在武大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心里有团火,我也想办一个伟大的公司。”

看完《硅谷之火》后,雷军在心里默默埋下了创业的种子,武汉大学也成为他梦开始的地方。

初出茅庐的雷军毫无头绪,想不好该怎么创业,转头完成学业、成为学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有时间创业,雷军必须尽快完成学业。他把创业的梦想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并竭尽全力去完成。

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两年修完了所有学分,搞定了老师的点名;为了搞定自学,他对课程反复阅读;为了把程序写好,他跑到机房门口排队“蹭电脑”,用纸拓键盘练打字,自己编写的程序被老师写进教材;他还把研究计算机病毒的思考整理成论文,并在一级学报上成功发表。

大一时期的雷军

那时候的雷军“敢想敢干”,是一个学霸,也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也是他最初的梦想。

这棵尚未开花的种子,让雷军开启了跌跌撞撞的创业之路。

从和学长“蹭电脑”写BITLOK加密软件小赚一笔;到和三个合伙人创办三色公司,因管理混乱和经营不善倒闭,雷军大三时,就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小有名气”。

那时侯,雷军意识到了创业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法,但办公司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太多东西要学,尤其是商业方面的基本功。

这种认知的突破让雷军在金山的经历变得顺风顺水。1992年,22岁的雷军加入金山;29岁,雷军已经开始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2007年,在金山工作16年后,雷军带领这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在金山,雷军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正如他坦言,金山是自己真正成长的地方,也完成了自己从程序员到管理者身份的改变。

36年来,雷军完成了从学生、程序员、创业者、管理者多重身份的改变。但不变的,是他身上的“卷”。在演讲中,雷军讲述了成长路上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让大家再次确认了这个公认的“劳模”。

谈及这个称号,雷军自称最不愿意听到这样的叫法。在他看来,他就是喜欢工作,而且工作碰巧就是他的爱好,他不觉得累。

回顾过去36年的成长,雷军直言很多人与他有类似的经历,但幸运的是,他真的把梦想当回事,并努力去实现。

从学霸到卷王,雷军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突破和尝试。正如雷军所说,“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雷军说,“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2、高端化的煎熬和雷军的坚持

三年前,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开启了小米10周年的第一次个人主题演讲“一往无前”,并宣布推出小米首个面向高端市场的智能手机产品——小米10 Ultra。

小米10为小米高端化转型打了一场“开门红”。只可惜,好景不长,小米 11、小米12两代接连受挫,难达预期,甚至让公司亏损严重。

“大家完全不知道,做高端旗舰亏损起来有多吓人,压力巨大。”雷军提到,大笔投入做高端手机这件事,一度让团队感到沮丧,就连他自己也过了一个“沉重”的2022年春节。

那时候的小米,主打“堆料”。在一味强调参数的路上,却忘记了用户体验才是更重要的。不仅是资金上的亏损,更大的代价是小米内部团队对于高端化战略已经产生了质疑。

小米到底能不能做、要不要做高端,成了每个员工埋在心底的疑问。为此雷军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团队沟通,终于确定了坚持高端化路线的品牌战略。

最出乎意料的,是内部关于小米13的两次争议。

雷军透露,其中一次是对于小米13要不要继续做小屏旗舰争论激烈,“一半以上反对,做小屏全能旗舰很难,对研发能力要求特别高,更难的是即便做到了,成本一定很高,未必卖得好。这几年我们在高端机投入将近100个亿,大家亏怕了。”

第二次是在产品上市前夕的定货会上。由于小米11、小米12让小米损失惨重,内部士气严重不足。“假如小米13再输,又亏几亿,甚至十几亿,我们扛得住吗?”

两次内部的质疑和讨论让小米13几近夭折。在雷军的坚持下,小米13打了一场翻身仗,完成了突破,成为雷军口中小米“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的代表作。

5月25日小米发布了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大陆智能手机销量4000-5000元价位段安卓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至24.1%。定价3000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增长4%,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超18%。

高端手机占比提升为小米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达3040万台,市占率为11.3%,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50亿元,毛利率为11.2%,环比提升3.1%。

回顾坎坷的高端化之路,从煎熬到突破,背后是雷军的坚持。

他可以在2022年春节后召集所有部门经理开讨论会,并从下午至晚上反复说服他们;也可以在小米13几近夭折时,鼓励团队多一点耐心。

“大家看到我这么坚持,最后就同意了。”雷军回顾时说道。

更重要的是,在小米13以及此后的尝试中,雷军重新意识到,一次的成功并不具备普遍性,做高端化手机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体系化的思维。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手机高端市场是块肥肉,竞争激烈程度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高端化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对标iPhone”的口号被业界冷嘲热讽,但雷军大大方方承认了这点。他表示,面对苹果、三星、华为的竞争激烈,小米只有坚持高端化转型,才能为未来赢得生存空间、倒逼小米的技术发展。

从煎熬到突破,从被质疑到被认同,小米高端化之路是这十年来,令雷军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伴随雷军认知上的成长,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也迎来了新的定调——高端化不是选择题,它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动摇,必须死磕到底。

3、折叠屏和小米汽车,是雷军新的成长挑战

回顾了过去36年的成长,并为小米高端化定调,雷军依旧要直面成长路上的挑战。

和往常一样,年度演讲的下半段,是小米的新品发布会。今年,雷军带来了小米新一代折叠屏MIX Fold 3。作为各大手机厂商冲击高端的关键,折叠屏小米自然也不能缺席。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以来,无论是华为、三星,还是vivo、荣耀,都将新一代折叠屏产品“卷”向了轻薄化。

不过,小米另辟蹊径,将目光再次“卷”向了摄影功能。“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折叠屏产品在影像上都是三摄,而小米这款折叠屏产品为“五焦段四摄,且四颗镜头全部大光圈。”

显然,雷军在用小米熟悉的方式去打造折叠屏手机。对于小米用户来说,产品功能的体验才是更重要的。

从外形上,MIX Fold 3几乎和MIX Fold 2并无差别,小米将更多的创新精力放在了折叠屏的关键转轴上。MIX Fold 3首创了龙骨转轴,可以实现45°到135°的自由悬停。此外,这种比水滴转轴更轻更薄的转轴结构,帮助MIX Fold 3大幅降低了机身的重量并节省了内部空间。

在机身耐久度提升方面,MIX Fold 3使用了钛合金屏幕支撑板,龙骨转轴则使用了碳陶钢材料,耐磨性提升了4倍,据称承压能力可以达到1800兆帕,雷军说这相当于“在4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载72吨的质量”。

讲述过程中,“雷布斯”并没有忘记对标iPhone。雷军称,“距离全面赶超iPhone可能还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甚至20年的努力”,当前,对于折叠屏,他希望除了“折上媲美iPhone”,展开时更要“做市场上最好的折叠屏手机”。

小米13、折叠屏系列的出现,让小米的高端化进程在加快。但距离两年前雷军口中的“三年登顶全球第一”的愿景还相去甚远,也注定充满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当晚雷军正式宣布了小米的大模型战略——全面拥抱大模型。雷军表示,小米手机端侧大模型初步跑通,小爱同学也升级AI大模型,并开启邀请测试。

此外,雷军公布了其“MiLM-6B”大模型,在“C-EVAL榜单“、“CMLLU榜单”的百亿内参数大模型中排名第一。

“在大模型赛道上,小米一定会全力以赴。”雷军掷地有声地说道。这样的坚定让市场不由得想到2021年,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宣布的“为小米汽车而战”。

整场演讲进入尾声,从手机到AI,外界关心的问题都得了雷军的回应,可唯独落下了备受关注的汽车业务。

事实上,从2021年决定造车以来,小米十分舍得为汽车业务花钱。

小米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小米研发开支增长21.7%至160亿元,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雷军还表示,未来五年小米将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00亿元,这超过了小米目前的现金储备,约等于其账面上所有可动用的现金资源。

只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一轮接着一轮,且愈加白热化,但小米却一直缺席。

尽管去年雷军提到,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也是小米汽车业务发力的重点。但小米入局时,距离最早的智能汽车创业潮已经过去十年,众多国内外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不止一款量产车,唯有Mi car还在设想中。

按照小米的时间表,2024年上半年,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将会正式亮相。雷军希望他的团队,届时能够拿出一款真正能够与特斯拉Model 3竞争的车,而不是复制一款国内某同行的产品。

在《小米创业思考》中,雷军比任何人都清楚小米造车的挑战。“比如起步晚,相比特斯拉,小米晚了十多年;相比造车新势力,小米也晚了五六年。”

直面未来,汽车业务一定会是雷军和小米的一大挑战。不过,对于摸爬滚打多年的雷军来说,面对挑战,他已经更善于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寻找一个突破口。

如雷军所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你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人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

回到今天,雷军是互联网圈里少有的活跃分子。善于演讲、敢于自嘲,程序员、连续创业者、微博大V,活跃在一线的雷军一人身兼很多身份。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持续成长的雷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5k
  • 小米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计划开设线下实体店
  • 小米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计划开设线下实体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雷军不做选择题,小米闯过生死之门?

雷军和小米,面临的不是选择题,而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文|连线Insight 王慧莹

编辑|子夜

熟悉的蓝色上衣和湖北仙桃口音,8月14日晚七点,小米创始人雷军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年度演讲。

“这是四年来我们规模最大的活动。”雷军在微博上如是说道。3小时480页PPT,今年,雷军走出小米科技园,站在了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神采奕奕。

从2020年小米十周年开始,每年8月雷军年度演讲都会如约而至。从“一往无前”,到“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再到“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今年又说起了“成长”,每一个演讲主题都与雷军的心态和小米的发展紧密相关。

去年开始,雷军调整演讲内容,将更多的篇幅放到了自己本身。比如,去年雷军回顾了过去20年的创业经历及三段低谷时刻,今年又分享了自己在过去36年中几次关键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他从在武汉大学求学说起,那时雷军与《硅谷之火》结缘,有了梦想,并学会了把梦想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在金山创业,雷军完成了程序员到管理者的转变;创办小米,雷军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当下互联网圈,雷军是为数不多还活跃在一线的创始人,他带领着小米做手机、造汽车、搞大模型。

演讲中,雷军公布了小米在AI大模型上的进展和策略,宣布“未来5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一如雷军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小米的高端化也兜兜转转了三年,如今到了关键之年。雷军称,走向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这条路也是让雷军足够痛苦和挣扎的成长阶段。

不过,整场演讲中,外界期待的小米造车进展,雷军几乎只字未提。而这恰恰是外界关注小米的重点之一。

要知道,造车是雷军新的征程,能否成功直接影响了小米的未来。作为后来者,离量产时间表越来越近,市场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已经很紧迫。

“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不懂的时候,找个人问问。”小米下一步的答案,可能也需要雷军加速取经了。

1、从学霸到“卷王”,雷军究竟是怎么成长的?

“那天晚上星光很亮,我在武大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心里有团火,我也想办一个伟大的公司。”

看完《硅谷之火》后,雷军在心里默默埋下了创业的种子,武汉大学也成为他梦开始的地方。

初出茅庐的雷军毫无头绪,想不好该怎么创业,转头完成学业、成为学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有时间创业,雷军必须尽快完成学业。他把创业的梦想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并竭尽全力去完成。

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两年修完了所有学分,搞定了老师的点名;为了搞定自学,他对课程反复阅读;为了把程序写好,他跑到机房门口排队“蹭电脑”,用纸拓键盘练打字,自己编写的程序被老师写进教材;他还把研究计算机病毒的思考整理成论文,并在一级学报上成功发表。

大一时期的雷军

那时候的雷军“敢想敢干”,是一个学霸,也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也是他最初的梦想。

这棵尚未开花的种子,让雷军开启了跌跌撞撞的创业之路。

从和学长“蹭电脑”写BITLOK加密软件小赚一笔;到和三个合伙人创办三色公司,因管理混乱和经营不善倒闭,雷军大三时,就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小有名气”。

那时侯,雷军意识到了创业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法,但办公司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太多东西要学,尤其是商业方面的基本功。

这种认知的突破让雷军在金山的经历变得顺风顺水。1992年,22岁的雷军加入金山;29岁,雷军已经开始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2007年,在金山工作16年后,雷军带领这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在金山,雷军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正如他坦言,金山是自己真正成长的地方,也完成了自己从程序员到管理者身份的改变。

36年来,雷军完成了从学生、程序员、创业者、管理者多重身份的改变。但不变的,是他身上的“卷”。在演讲中,雷军讲述了成长路上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让大家再次确认了这个公认的“劳模”。

谈及这个称号,雷军自称最不愿意听到这样的叫法。在他看来,他就是喜欢工作,而且工作碰巧就是他的爱好,他不觉得累。

回顾过去36年的成长,雷军直言很多人与他有类似的经历,但幸运的是,他真的把梦想当回事,并努力去实现。

从学霸到卷王,雷军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突破和尝试。正如雷军所说,“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雷军说,“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2、高端化的煎熬和雷军的坚持

三年前,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开启了小米10周年的第一次个人主题演讲“一往无前”,并宣布推出小米首个面向高端市场的智能手机产品——小米10 Ultra。

小米10为小米高端化转型打了一场“开门红”。只可惜,好景不长,小米 11、小米12两代接连受挫,难达预期,甚至让公司亏损严重。

“大家完全不知道,做高端旗舰亏损起来有多吓人,压力巨大。”雷军提到,大笔投入做高端手机这件事,一度让团队感到沮丧,就连他自己也过了一个“沉重”的2022年春节。

那时候的小米,主打“堆料”。在一味强调参数的路上,却忘记了用户体验才是更重要的。不仅是资金上的亏损,更大的代价是小米内部团队对于高端化战略已经产生了质疑。

小米到底能不能做、要不要做高端,成了每个员工埋在心底的疑问。为此雷军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团队沟通,终于确定了坚持高端化路线的品牌战略。

最出乎意料的,是内部关于小米13的两次争议。

雷军透露,其中一次是对于小米13要不要继续做小屏旗舰争论激烈,“一半以上反对,做小屏全能旗舰很难,对研发能力要求特别高,更难的是即便做到了,成本一定很高,未必卖得好。这几年我们在高端机投入将近100个亿,大家亏怕了。”

第二次是在产品上市前夕的定货会上。由于小米11、小米12让小米损失惨重,内部士气严重不足。“假如小米13再输,又亏几亿,甚至十几亿,我们扛得住吗?”

两次内部的质疑和讨论让小米13几近夭折。在雷军的坚持下,小米13打了一场翻身仗,完成了突破,成为雷军口中小米“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的代表作。

5月25日小米发布了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大陆智能手机销量4000-5000元价位段安卓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至24.1%。定价3000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增长4%,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超18%。

高端手机占比提升为小米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达3040万台,市占率为11.3%,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50亿元,毛利率为11.2%,环比提升3.1%。

回顾坎坷的高端化之路,从煎熬到突破,背后是雷军的坚持。

他可以在2022年春节后召集所有部门经理开讨论会,并从下午至晚上反复说服他们;也可以在小米13几近夭折时,鼓励团队多一点耐心。

“大家看到我这么坚持,最后就同意了。”雷军回顾时说道。

更重要的是,在小米13以及此后的尝试中,雷军重新意识到,一次的成功并不具备普遍性,做高端化手机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体系化的思维。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手机高端市场是块肥肉,竞争激烈程度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高端化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对标iPhone”的口号被业界冷嘲热讽,但雷军大大方方承认了这点。他表示,面对苹果、三星、华为的竞争激烈,小米只有坚持高端化转型,才能为未来赢得生存空间、倒逼小米的技术发展。

从煎熬到突破,从被质疑到被认同,小米高端化之路是这十年来,令雷军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伴随雷军认知上的成长,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也迎来了新的定调——高端化不是选择题,它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动摇,必须死磕到底。

3、折叠屏和小米汽车,是雷军新的成长挑战

回顾了过去36年的成长,并为小米高端化定调,雷军依旧要直面成长路上的挑战。

和往常一样,年度演讲的下半段,是小米的新品发布会。今年,雷军带来了小米新一代折叠屏MIX Fold 3。作为各大手机厂商冲击高端的关键,折叠屏小米自然也不能缺席。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以来,无论是华为、三星,还是vivo、荣耀,都将新一代折叠屏产品“卷”向了轻薄化。

不过,小米另辟蹊径,将目光再次“卷”向了摄影功能。“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折叠屏产品在影像上都是三摄,而小米这款折叠屏产品为“五焦段四摄,且四颗镜头全部大光圈。”

显然,雷军在用小米熟悉的方式去打造折叠屏手机。对于小米用户来说,产品功能的体验才是更重要的。

从外形上,MIX Fold 3几乎和MIX Fold 2并无差别,小米将更多的创新精力放在了折叠屏的关键转轴上。MIX Fold 3首创了龙骨转轴,可以实现45°到135°的自由悬停。此外,这种比水滴转轴更轻更薄的转轴结构,帮助MIX Fold 3大幅降低了机身的重量并节省了内部空间。

在机身耐久度提升方面,MIX Fold 3使用了钛合金屏幕支撑板,龙骨转轴则使用了碳陶钢材料,耐磨性提升了4倍,据称承压能力可以达到1800兆帕,雷军说这相当于“在4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载72吨的质量”。

讲述过程中,“雷布斯”并没有忘记对标iPhone。雷军称,“距离全面赶超iPhone可能还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甚至20年的努力”,当前,对于折叠屏,他希望除了“折上媲美iPhone”,展开时更要“做市场上最好的折叠屏手机”。

小米13、折叠屏系列的出现,让小米的高端化进程在加快。但距离两年前雷军口中的“三年登顶全球第一”的愿景还相去甚远,也注定充满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当晚雷军正式宣布了小米的大模型战略——全面拥抱大模型。雷军表示,小米手机端侧大模型初步跑通,小爱同学也升级AI大模型,并开启邀请测试。

此外,雷军公布了其“MiLM-6B”大模型,在“C-EVAL榜单“、“CMLLU榜单”的百亿内参数大模型中排名第一。

“在大模型赛道上,小米一定会全力以赴。”雷军掷地有声地说道。这样的坚定让市场不由得想到2021年,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宣布的“为小米汽车而战”。

整场演讲进入尾声,从手机到AI,外界关心的问题都得了雷军的回应,可唯独落下了备受关注的汽车业务。

事实上,从2021年决定造车以来,小米十分舍得为汽车业务花钱。

小米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小米研发开支增长21.7%至160亿元,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雷军还表示,未来五年小米将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00亿元,这超过了小米目前的现金储备,约等于其账面上所有可动用的现金资源。

只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一轮接着一轮,且愈加白热化,但小米却一直缺席。

尽管去年雷军提到,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也是小米汽车业务发力的重点。但小米入局时,距离最早的智能汽车创业潮已经过去十年,众多国内外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不止一款量产车,唯有Mi car还在设想中。

按照小米的时间表,2024年上半年,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将会正式亮相。雷军希望他的团队,届时能够拿出一款真正能够与特斯拉Model 3竞争的车,而不是复制一款国内某同行的产品。

在《小米创业思考》中,雷军比任何人都清楚小米造车的挑战。“比如起步晚,相比特斯拉,小米晚了十多年;相比造车新势力,小米也晚了五六年。”

直面未来,汽车业务一定会是雷军和小米的一大挑战。不过,对于摸爬滚打多年的雷军来说,面对挑战,他已经更善于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寻找一个突破口。

如雷军所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你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人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

回到今天,雷军是互联网圈里少有的活跃分子。善于演讲、敢于自嘲,程序员、连续创业者、微博大V,活跃在一线的雷军一人身兼很多身份。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持续成长的雷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