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养老金普及率和购买率表现如何?麦肯锡报告:中国居民养老存在三大不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养老金普及率和购买率表现如何?麦肯锡报告:中国居民养老存在三大不足

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云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8月16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下称报告),从养老意识、养老储备、产品偏好和提供方偏好四大维度评估国内居民退休养老现状及未来趋势。

报告调研发现,我国居民的养老退休愿望很美好,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普遍期待较高,有70%的受访者希望达到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并愿意拿出较高比例收入作为退休养老储备。

然而现实却略显“骨感”,当前“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根据麦肯锡调研,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而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

报告显示,居民养老准备存在信心、规划、储备三方面不足,而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准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

例如,约70%的受访者对能否“在财务上舒适地退休”存在不同程度担心,约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明确养老退休规划”, 75%的受访者表示当期养老储备不足人民币100万元。

在逾九成表示当前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受访者中,“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精力与资金不足”(例如“支出压力大,没有多余资金做养老储备”、“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精力考虑退休后的事情”),以及“需要专业支持”(例如“没有清晰渠道可以做养老储备投资”、“缺乏专业的养老/退休规划师来帮我一起完成”),也是居民在做养老储备时遇到的两大挑战。

因此,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与购买理财产品不同,受访者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更信赖、也更倾向于选择银行、保险、券商及基金公司等成熟金融机构,这四类机构成为最受客户青睐的“前三大渠道”。

报告显示,虽然在基金产品销售方面,银行渠道独领风骚,但在养老金产品上,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渠道与银行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

报告认为,面对养老这个长期且复杂的课题,客户信赖十分关键。而拥有广大代理人队伍的保险公司在提升客户认知、构建“人与人”的信任感方面更具有优势,是构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领航员。

从调研反馈来看,养老居所、养老健康医护以及养老生活辅助皆为“非财务福利”的重要价值选项;其中,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略高于其他服务。同时,近一半受访者愿意为“健康及养老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而老年文娱活动也在受访者反馈中占据较高的重要性,显著高于财富转移及传承养老金融相关服务,可见民众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在养老健康及相关附加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具有突出优势。险企具备金融产品设计、长期资金投资以及自建/合作的康养服务等优势,是康养产业生态的连接者和资源整合者,也是保险公司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优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徐炜表示:“纵观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业务模块,细分客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金融机构需更加具体地为目标客群打造量身定制的产品,并提供紧扣客群需求的渠道及增值服务,成为客户养老退休的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麦肯锡

  • 退出住宅销售业务后,香港置地请来前万科高管辅助转型
  •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全球合作晴雨表”:全球合作整体陷入停滞,但这些领域展现出新机会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养老金普及率和购买率表现如何?麦肯锡报告:中国居民养老存在三大不足

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云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8月16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下称报告),从养老意识、养老储备、产品偏好和提供方偏好四大维度评估国内居民退休养老现状及未来趋势。

报告调研发现,我国居民的养老退休愿望很美好,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普遍期待较高,有70%的受访者希望达到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并愿意拿出较高比例收入作为退休养老储备。

然而现实却略显“骨感”,当前“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根据麦肯锡调研,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而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

报告显示,居民养老准备存在信心、规划、储备三方面不足,而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准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

例如,约70%的受访者对能否“在财务上舒适地退休”存在不同程度担心,约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明确养老退休规划”, 75%的受访者表示当期养老储备不足人民币100万元。

在逾九成表示当前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受访者中,“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精力与资金不足”(例如“支出压力大,没有多余资金做养老储备”、“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精力考虑退休后的事情”),以及“需要专业支持”(例如“没有清晰渠道可以做养老储备投资”、“缺乏专业的养老/退休规划师来帮我一起完成”),也是居民在做养老储备时遇到的两大挑战。

因此,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与购买理财产品不同,受访者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更信赖、也更倾向于选择银行、保险、券商及基金公司等成熟金融机构,这四类机构成为最受客户青睐的“前三大渠道”。

报告显示,虽然在基金产品销售方面,银行渠道独领风骚,但在养老金产品上,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渠道与银行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

报告认为,面对养老这个长期且复杂的课题,客户信赖十分关键。而拥有广大代理人队伍的保险公司在提升客户认知、构建“人与人”的信任感方面更具有优势,是构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领航员。

从调研反馈来看,养老居所、养老健康医护以及养老生活辅助皆为“非财务福利”的重要价值选项;其中,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略高于其他服务。同时,近一半受访者愿意为“健康及养老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而老年文娱活动也在受访者反馈中占据较高的重要性,显著高于财富转移及传承养老金融相关服务,可见民众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在养老健康及相关附加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具有突出优势。险企具备金融产品设计、长期资金投资以及自建/合作的康养服务等优势,是康养产业生态的连接者和资源整合者,也是保险公司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优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徐炜表示:“纵观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业务模块,细分客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金融机构需更加具体地为目标客群打造量身定制的产品,并提供紧扣客群需求的渠道及增值服务,成为客户养老退休的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