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的一天从早间飞机开始,11月21日到达北京机场时天空下起了小雪,他发了一条Twitter说:“我到北京了,雪后天晴空气清新”,一同附上的还有一张戴着口罩的照片。
马不停蹄地参加完电影首映活动后,新海诚还顾不上休息与工作人员一同坐在影院座椅上吃起了盒饭。一路上,新海诚都会把每时每刻在中国的见闻传到Twitter上与影迷分享。第二天是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学生对话,最后是与粉丝的签票活动。在飞回东京前,新海诚还专程去了北京的官府菜馆,留下一句“很好吃”的评价。
这是新海诚第一次来北京,他正在为他准备两年的动画长片《你的名字。》前往各地宣传。在引进内地前,《你的名字。》已经连续九周占据日本票房冠军了。截至上周末,影片累积票房已突破194亿日元,打破宫崎骏《幽灵公主》的纪录,登上日片影史第三名,即将超越第二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仅次于吉卜力的《千与千寻》(308亿日元)。
《你的名字。》引发的热潮还不止于此。在香港和台湾上映时,票房也都成功登顶。影片在北美也刮起了一股新海诚风,自从影片在北美小范围放映后,烂番茄的新鲜度达到了97%,而向来苛刻的影评人也在MTC给出了81的平均分。目前,影片已经入围了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候选名单以及动画“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提名。
根据时光网专业版数据,影片在内地上映首日排片占比达到57%,截至目前的票房达到5000万元以上,远超第二名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到达中国后的新海诚,对中国影迷的热情感到很吃惊,“没想到中国观众这么了解我和我的作品”。
事实上,出生于1973年的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从小生长在长野县的小镇,自中央大学文学部毕业后,直到29岁,他才以独立制作的动画短片《星之声》受到日本动画界的瞩目。但在这之前,大学毕业后的新海诚曾在动画公司打工。《伊苏II 失落的伊苏古国 终章》是他在动画领域的第一次尝试,新海诚终于能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歌曲配上画面了,也正在此时,他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备受煎熬、十分迷茫的阶段(25-27岁)。与中国学生对谈时,新海诚透露,因为有着强烈的欲望去描绘现实世界,他离开了最初的游戏公司。
接受日本媒体EYESCREAM采访时,新海诚提到了一个细节,他在高中阶段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挪威的森林》。这位动画监督从不避讳村上春树对他的影响力,他坦承说书中的世界对他日后的创作构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他1998年创作的第一部短片《被包围的世界》,30秒的3D动画灵感来自村上春树的《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
他的另一位精神导师则是导演岩井俊二。无论是短片《她和她的猫》还是名气最高的《秒速五厘米》,影片中对于高架桥、电线杆和电线等城市生活的刻画,不仅有着他曾经租住过的埼京线高架线的影子,而且在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也比比皆是。

新海诚在一次与岩井俊二的对谈中透露,创作《你的名字。》时他会往岩井导演的《情书》、《花与爱丽丝》风格上靠拢,而且这次的动画既加入了常见的街道和教室的场面,也融入了以往从未出现的科幻元素。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千年不遇的彗星坠落地球的一个月前,在日本深山的某个小镇上,女高中生三叶(上白石萌音 配音)每天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三叶身居这小镇之中,又处于过多在意周围人目光的年龄,因此对大都市的憧憬日益强烈。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 个变成男孩子的梦,眼前出现的则是东京的街道。三叶虽然感到困惑,但是能够来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让她觉得神清气爽。另一方面在东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泷(神木隆之介 配音)也做了个奇怪的梦。他在一个从未去过的深山小镇中,变成了女高中生。两人就这样在梦中邂逅了彼此。
日本影像研究家叶精二曾说,新海诚的作品得到最多的评价是“比真实的景色更唯美”,而《你的名字。》与以往不同的是融入了两个世界以及穿越的元素,这必须要归功于担任作画监督团队的田中将贺、安藤雅司以及冲浦启之。三位都是日本动画界的前辈,冲浦启之(《攻壳机动队》人物设定、作画监督)评价安藤雅司(《千与千寻》、《红辣椒》的作画监制)时,表示他的画“在真实感中也能感受到温柔”,而新海诚把个人钟爱的田中将贺(《龙与虎》导演)请到了团队中,来完成角色设计、开场作画监督及原画的工作。
在影迷红白看来,新海诚最为擅长的是以孤独感来打动人。渲染手法可分为三种:营造距离感、真实感和加入大量对白,然而恰恰是镜头塑造出来的距离感,以及强化主人公的个人独白,削弱了与他人交流的场景描述,即便有着不少经典文艺台词,但也因此落下了剧情空洞的名声。
不过,在《你的名字。》中,通过彗星撞地球的背景架构以及灾难面前对人与人的描绘,新海诚成功俘获了不少成人的心。导演透露,创作这一故事的背景是在日本发生311大地震之后,与早期作品的风平浪静相比,筹备《你的名字。》时日本国内的环境已经发生惊天动地的大变化了。当时日本人人都感到危机了,他认为动画脚本需要在观众需求与自己想要表达的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谈到他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爱情宿命时,现实中的新海诚似乎并不相信命运,“所谓的现实是无数偶然的重合,但是当我们去理解现实和世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会在心中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大家看来觉得与自己的命运相符。”
对于自己的成就,新海诚也显得很谦虚,他说不会同宫崎骏导演相比。新海诚说:“宫崎导演的电影无论是幼儿园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看得很开心,而我的作品着重表现少男少女的情感,动画只要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只存在于人的一个阶段,没必要一辈子都看同一部作品。”
以下是新海诚导演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学生对话
新海诚谈为什么要投身动画行业
我大学毕业以后先进了一家游戏公司,在那边做一个奇幻的RPG游戏,它描绘的是一个非现实的剑和魔法的世界,实际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塞得很满的电车。当时我有很强的欲望把现实生活描写出来,(但实际上做不到),所以我离开了那家游戏公司。如果能在身边发现很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快乐和放松,所以才会在作品中把里面的红绿灯画得特别漂亮,那时的心情也保留到现在。那些动画也不是我一个人画的,很多是委托给制作人员,很多是他们想到的东西,然后交上来,所以说,大家可能非常清楚,因为动画制作是一个集体的工作,没有必要一个人全去做。

新海诚谈《秒速五厘米》
制作《秒速五厘米》的时候,大概2007年、2008年,那时候日本社会是非常稳定的一个状态,大家在稳定的社会中会觉得(每天都是)不变的,日常是不是会永远地继续下去,因为没有什么起伏,我当时的想法是在微小的起伏中去寻找深刻的感情。但是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后,很多日本人的想法都变了,原来他们的生活、所在的城市是会改变的,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感受到危机了,说不定明天自己住的地方就会消失,自己就会消失,在危机感的情况之下,我在想这时候的日本人民到底需要怎样的作品呢?我选择了《你的名字。》,我觉得写这个动画脚本作品实际上就是要同时考虑社会、考虑观众的需求和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这两个东西要找一个平衡点。
新海诚谈《你的名字。》如何对实景取舍
《你的名字。》制作花了两年,我一开始定下一个目标,就是绝对不熬夜。我的电影里面大概平均四秒一卡,大概得做好几周,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可能要花两周去画这一卡四秒的镜头,但是你必须时刻要记住,你画的是四秒的镜头。每一卡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有两秒的,有十秒的,根据长度的不同来决定选景的程度。我觉得动画的作用并不是要像照片那样还原现实,所以有时候我会加非常大胆的改变。取景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老是觉得表现夕阳的时候,太阳光源的方向很有可能是从一个不可能的角度过来的,哪怕你放到两三个太阳的环境下,放好几个光源,只要能出来这个感觉就可以。画这一卡的时候不能光闷头画,首先要想镜头到底是几秒的长度,其次这个镜头在整个剧本里面,在故事中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必须要时刻想这件事情。
新海诚谈新片中运用的动画技术
实际上用照片作构图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先用手画构图,也有像剧中的神社那样,我先用3D把整个舞台搭起来,然后在舞台里设计机位,根据机位映出来的景象来构图。这个流程可能和中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重要的是无论是照片取景还是手绘取景,如何保证非常平均、连贯的质量在里面(才是重要的)。转制那些场景先是通过CG把舞台搭起来,放几个简单的人和模型,等一张张截图截出来以后,再在人的模型上用手绘把人画进去。这种镜头虽然看起来非常牛,但是因为画画的人非常苦,也不能到处用,只有最重要的几卡才能用。

新海诚谈宫崎骏与《声之形》
这次《你的名字。》大红大紫,很多人都说我是不是下一位宫崎骏,但是我自己觉得我不一定会是下一个宫崎骏。宫崎导演的电影无论是从幼儿园到成人都可以看得很开心,我的作品里着重表现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我觉得动画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可以存在在人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必要)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一直看同一部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声之形》这部作品也同样刻画了青春期少年们心中的痛苦,我上次也和《声之形》的导演山田(尚子)喝酒了,她是个大美女,仅此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