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觉中国为何屡次引发“大风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觉中国为何屡次引发“大风波”?

商业模式决定公司不断卷入风波。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辑 | 深海

摄影师自己拍摄的作品结果被他人告知侵权,还被索赔8万元,这样看似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在了摄影师戴建峰(微博ID:@Jeff的星空之旅)的身上。

8月15日,摄影师博主戴建峰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这段离谱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围观,而向这名摄影师提出索赔要求的正是国内知名的以“视觉内容”生产、传播和版权交易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视觉中国。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这并不是视觉中国首次摊上类似的争议。早在2019年,视觉中国就曾因将黑洞、国旗、国徽以及诸多公司logo图片的版权“据为己有”,引发外界对其口诛笔伐。

事实上,于2014年便通过借壳形式登陆资本市场的视觉中国,其“以诉代销”的模式一直饱受外界质疑。据知情人士透露,视觉中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处理“图片侵权事宜”。不论是中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很多公司都曾因被指侵权与视觉中国打过交道。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在版权观念逐渐普及的当下,视觉中国做版权生意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其主张版权的作品,应该是其本身拥有相关权利的作品,而不是打着版权保护的旗号行版权刺客之事。如果一家号称版权保护的公司虚假主张权利,把别人的权利据为己有并因此牟利,终有一天会遭到反噬。

“我自己拍的照片被自己侵权了”

据摄影师戴建峰介绍,此次被指侵权、由其本人拍摄的作品共173张,但自己并未就这些作品与视觉中国进行合作,自己也从未将这些作品上传至视觉中国的图库,因此他很纳闷这些作品怎么成了视觉中国所有的版权,甚至还要他本人赔偿损失。

雷达财经通过这名摄影师晒出的邮件文件获悉,基于所谓的“侵权”行为,视觉中国向该摄影师提出两项解决方案。其一,摄影师可以以300元/张的价格购买视觉中国素材库网站中不低于173张的图片,合作期限为1年。合作协议签订后,摄影师之前使用的图片责任可直接免责,还能从视觉中国的素材库网站中另行选择173张图片下载使用。

如果没有额外的用图需求,视觉中国还提供了第二个解决方案,即以500元/张的价格一次性支付173张图片的全部使用费用,以此计算总金额为8.65万元。支付完成后,视觉中国便不再就本次和解协议涉及的侵权事宜向摄影师关联的公司主张任何或提出任何赔偿。

事情曝光后,相关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参与讨论,“自己拍的照片被视觉中国告侵权”的话题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发稿,前述话题在微博吸引了超过6.7亿的阅读,讨论量达2.6万,互动量超61万。

8月15日晚10时许,因此次风波登上舆论风口浪尖的视觉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回应。视觉中国称,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销售。视觉中国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视觉中国还表示,会继续与摄影师保持沟通,妥善处理相关误解。

有网友对视觉中国回应中的销售授权链条形象地做出比喻,摄影师为业主,Stocktrek Images为二房东,Getty Images为三房东,视觉中国为四房东。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可以理解为,身为四房东的视觉中国准备向真正的业主收租。

然而,对于视觉中国方面的回应,该摄影师并不接受,摄影师称,“这里没有误会,到现在,你们依然在网上非法销售我的作品,向我与他人谎称你们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并索赔。请立即停止你们的侵权行为!”

该摄影师透露,自己已与Stocktrek进行核实,Stocktrek明确告知视觉中国无权销售其作品,也没有其作品的任何版权。Getty也无权将其作品再次转授。

后续,华龙网记者致电Stocktrek公司,该公司表示,一小时前视觉中国代表已致电该公司,公司也明确通知,需要从视觉中国网站上删除戴建峰的相关作品。对于下一步的计划,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Getty平台也将与视觉中国联系下架戴建峰的作品。

8月17日中午,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发来了该公司与Getty Images之间的协议内容,力证其合法拥有戴建峰摄影作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权。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之前我们给他(摄影师)发函,并不是说直接就要起诉他,而是请他本人进行核实。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中国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也会做一些反思”。

“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

雷达财经了解到,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4月,视觉中国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A股。同年6月,视觉中国将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室内主题公园智能游乐设施和特种影视制作变更为视觉内容与服务。

尽管视觉中国目前已出面对此事做出回应,但从摄影师的表态以及网络上大量反馈来看,外界似乎对视觉中国的回应并不买账。有网友声援摄影师积极维权,有网友为此自创新词“视图如己”,还有网友调侃视觉中国为图片界的知网。

或是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视觉中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受到影响。截至8月16日、8月17日收盘,视觉中国的股价分别下跌4.86%、3.9%。仅仅两个交易日,视觉中国的市值便蒸发超10亿元,其最新市值为110.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交平台上的诸多评论中,不止一位网友指出视觉中国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雷达财经进一步梳理发现,其实在卷入此次风波之前,视觉中国的确曾多次引发争议。

2019年4月,视觉中国就曾身陷版权门的争议之中。彼时,人类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在网络上刷屏。然而,这张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英文名: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称:EHT)发布的照片刚刚问世不久,便被收录在了视觉中国的网站上。

按欧洲南方天文台网站的版权说明,只要有明确署名即可免费传播,但视觉中国不仅给该照片打上了自家的水印,还特别标注了“此图为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一时间,黑洞照片版权归视觉中国的吐槽声音在网路上扩散开来。

除了黑洞,视觉中国甚至还将国旗、国徽的版权“据为己有”。2019年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两张截图,这两张截图分别是在视觉中国网站上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图案的截屏。上述截屏中可以看到印有“版权所有:视觉中国”字样的版权声明以及如用于商业用途的咨询电话。

而在共青团中央的这条微博下方,包括南孚、凤凰网科技、苏宁易购、360清理大师、新浪游戏、健力宝、贵州茅台、美菱、海尔等在内的公司都自发地晒出了印有视觉中国版权标识的自家logo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于视觉中国相关行为的质疑。

对于黑洞相关的版权争议,视觉中国称,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EHT),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

对于国旗、国徽相关的版权风波,视觉中国则表示,经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为此深表歉意!我们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的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019年4月12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连夜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同年4月18日,视觉中国发布声明,承诺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版权保护模式,尊重行业内利益攸关方的诉求,共建合规、合理、合情的产品服务定价和版权保护工作流程,并主动接受监督。

不过,从近日引发全网热议的这起风波来看,视觉中国在版权方面的承诺显然还未履行到位。此次视觉中国因摄影师自己拍的照片被告侵权之际,中国国家天文官博还在该摄影师博主的评论区留言道,“我们也收到过类似电话,诸如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公版图片都算作他们的版权”。

对于视觉中国的版权争议,新华社曾评论称,“我们尊重版权保护,但如果打着版权保护的幌子做起了生意,怕是不太合理。”

“以诉代销”模式引质疑

频频卷入版权争议的背后,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据视觉中国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视觉中国分别取得5.7亿元、6.57亿元、6.98亿元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利润方面,视觉中国这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1.53亿元、9918万元。而在此前的2016年至2019年,视觉中国的归母净利润均处于2亿元以上的水准。

将视觉中国的营收拆解可以发现,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视觉内容与服务。Wind 数据显示,视觉内容与服务占据视觉中国总营收的比重常年处于70%以上的水准,近三年该比重更是连续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

但外界有不少声音认为,视觉中国的业绩离不开其“销售式维权”行为的贡献。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就曾在微博发文控诉视觉中国,“视觉中国从去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地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张颖所说的这个系统,指的正是视觉中国为了更加方便和高效地收集和整理侵权行为,降低版权保护的成本,特意研发的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鹰眼”系统。

据悉,该系统具备包括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等在内的功能,可以自动处理约200万/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视觉中国在2017年年报中透露,“鹰眼”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的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2017年,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外界对于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央视网也曾以《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为题对进行犀利评论:视觉中国以“能奈我何”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合法权益,一头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既苦了原创者,也苦了使用者,所以才有了网上那句“苦视觉中国久矣”。

除了上文所提的这些,部分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也为公众还原了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全过程。北京晚报曾报道,有知名博主在微博上质疑视觉中国长期以来的“图库钓鱼”操作:将大量的图片散布到各种所谓免费的图库网以及公共网络上,等着各公司年轻的设计师们下载并使用这些图片,视觉中国则会定期检索这些图,“如果是中型公司,有收入的,大半年就能收割了;如果是小公司,那就再养个两三年收割。”

事实上,近些年视觉中国的确频频因侵权为由,向其他公司或个人提起上诉。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视觉中国的主体运营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卷入的司法纠纷多达181起,其中其担任原告的案件就多达143起,而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就占到了130起。

此外,隶属于视觉中国集团的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均存在1万条以上的司法纠纷。天眼查显示,这两家公司在相关司法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多为原告,且数量排在前列的案件案由多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和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

另据视觉中国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视觉中国及子公司起诉/申请的仲裁多达72起,涉及金额2301.03万元,部分已经办结,部分未结在办。而同年视觉中国的归母净利润为9918万元,这意味着视觉中国2022年起诉案件的金额相当于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的23%。

视觉中国也在年报中提到,目前图片、视频市场侵权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公司将继续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调解机构、司法机关紧密配合,持续提高公司版权变现以及保护的能力。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接近视觉中国的人士曾向其透露,视觉中国起诉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追求直接判决赔偿,而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视觉中国也曾表示,大多数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而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回顾视觉中国近年来频频卷入的争议,人民日报此前对其所作出的评论,放在当下仍旧适用。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我们尊重著作权,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我们指摘经营方式的瑕疵,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版权意识苏醒的时代,人们真正介意的,不是为图片付费,而是被胡乱收费。保护版权,归根到底是要保护和激励原创,牢记这份初心,市场方能壮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视觉中国

3.2k
  • 视觉中国(000681.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8169.3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33%
  • 机构风向标 | 视觉中国(000681)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3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觉中国为何屡次引发“大风波”?

商业模式决定公司不断卷入风波。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辑 | 深海

摄影师自己拍摄的作品结果被他人告知侵权,还被索赔8万元,这样看似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在了摄影师戴建峰(微博ID:@Jeff的星空之旅)的身上。

8月15日,摄影师博主戴建峰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这段离谱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围观,而向这名摄影师提出索赔要求的正是国内知名的以“视觉内容”生产、传播和版权交易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视觉中国。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这并不是视觉中国首次摊上类似的争议。早在2019年,视觉中国就曾因将黑洞、国旗、国徽以及诸多公司logo图片的版权“据为己有”,引发外界对其口诛笔伐。

事实上,于2014年便通过借壳形式登陆资本市场的视觉中国,其“以诉代销”的模式一直饱受外界质疑。据知情人士透露,视觉中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处理“图片侵权事宜”。不论是中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很多公司都曾因被指侵权与视觉中国打过交道。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在版权观念逐渐普及的当下,视觉中国做版权生意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其主张版权的作品,应该是其本身拥有相关权利的作品,而不是打着版权保护的旗号行版权刺客之事。如果一家号称版权保护的公司虚假主张权利,把别人的权利据为己有并因此牟利,终有一天会遭到反噬。

“我自己拍的照片被自己侵权了”

据摄影师戴建峰介绍,此次被指侵权、由其本人拍摄的作品共173张,但自己并未就这些作品与视觉中国进行合作,自己也从未将这些作品上传至视觉中国的图库,因此他很纳闷这些作品怎么成了视觉中国所有的版权,甚至还要他本人赔偿损失。

雷达财经通过这名摄影师晒出的邮件文件获悉,基于所谓的“侵权”行为,视觉中国向该摄影师提出两项解决方案。其一,摄影师可以以300元/张的价格购买视觉中国素材库网站中不低于173张的图片,合作期限为1年。合作协议签订后,摄影师之前使用的图片责任可直接免责,还能从视觉中国的素材库网站中另行选择173张图片下载使用。

如果没有额外的用图需求,视觉中国还提供了第二个解决方案,即以500元/张的价格一次性支付173张图片的全部使用费用,以此计算总金额为8.65万元。支付完成后,视觉中国便不再就本次和解协议涉及的侵权事宜向摄影师关联的公司主张任何或提出任何赔偿。

事情曝光后,相关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参与讨论,“自己拍的照片被视觉中国告侵权”的话题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发稿,前述话题在微博吸引了超过6.7亿的阅读,讨论量达2.6万,互动量超61万。

8月15日晚10时许,因此次风波登上舆论风口浪尖的视觉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回应。视觉中国称,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销售。视觉中国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视觉中国还表示,会继续与摄影师保持沟通,妥善处理相关误解。

有网友对视觉中国回应中的销售授权链条形象地做出比喻,摄影师为业主,Stocktrek Images为二房东,Getty Images为三房东,视觉中国为四房东。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可以理解为,身为四房东的视觉中国准备向真正的业主收租。

然而,对于视觉中国方面的回应,该摄影师并不接受,摄影师称,“这里没有误会,到现在,你们依然在网上非法销售我的作品,向我与他人谎称你们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并索赔。请立即停止你们的侵权行为!”

该摄影师透露,自己已与Stocktrek进行核实,Stocktrek明确告知视觉中国无权销售其作品,也没有其作品的任何版权。Getty也无权将其作品再次转授。

后续,华龙网记者致电Stocktrek公司,该公司表示,一小时前视觉中国代表已致电该公司,公司也明确通知,需要从视觉中国网站上删除戴建峰的相关作品。对于下一步的计划,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Getty平台也将与视觉中国联系下架戴建峰的作品。

8月17日中午,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发来了该公司与Getty Images之间的协议内容,力证其合法拥有戴建峰摄影作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权。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之前我们给他(摄影师)发函,并不是说直接就要起诉他,而是请他本人进行核实。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中国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也会做一些反思”。

“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

雷达财经了解到,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4月,视觉中国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A股。同年6月,视觉中国将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室内主题公园智能游乐设施和特种影视制作变更为视觉内容与服务。

尽管视觉中国目前已出面对此事做出回应,但从摄影师的表态以及网络上大量反馈来看,外界似乎对视觉中国的回应并不买账。有网友声援摄影师积极维权,有网友为此自创新词“视图如己”,还有网友调侃视觉中国为图片界的知网。

或是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视觉中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受到影响。截至8月16日、8月17日收盘,视觉中国的股价分别下跌4.86%、3.9%。仅仅两个交易日,视觉中国的市值便蒸发超10亿元,其最新市值为110.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交平台上的诸多评论中,不止一位网友指出视觉中国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雷达财经进一步梳理发现,其实在卷入此次风波之前,视觉中国的确曾多次引发争议。

2019年4月,视觉中国就曾身陷版权门的争议之中。彼时,人类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在网络上刷屏。然而,这张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英文名: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称:EHT)发布的照片刚刚问世不久,便被收录在了视觉中国的网站上。

按欧洲南方天文台网站的版权说明,只要有明确署名即可免费传播,但视觉中国不仅给该照片打上了自家的水印,还特别标注了“此图为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一时间,黑洞照片版权归视觉中国的吐槽声音在网路上扩散开来。

除了黑洞,视觉中国甚至还将国旗、国徽的版权“据为己有”。2019年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两张截图,这两张截图分别是在视觉中国网站上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图案的截屏。上述截屏中可以看到印有“版权所有:视觉中国”字样的版权声明以及如用于商业用途的咨询电话。

而在共青团中央的这条微博下方,包括南孚、凤凰网科技、苏宁易购、360清理大师、新浪游戏、健力宝、贵州茅台、美菱、海尔等在内的公司都自发地晒出了印有视觉中国版权标识的自家logo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于视觉中国相关行为的质疑。

对于黑洞相关的版权争议,视觉中国称,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EHT),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

对于国旗、国徽相关的版权风波,视觉中国则表示,经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为此深表歉意!我们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的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019年4月12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连夜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同年4月18日,视觉中国发布声明,承诺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版权保护模式,尊重行业内利益攸关方的诉求,共建合规、合理、合情的产品服务定价和版权保护工作流程,并主动接受监督。

不过,从近日引发全网热议的这起风波来看,视觉中国在版权方面的承诺显然还未履行到位。此次视觉中国因摄影师自己拍的照片被告侵权之际,中国国家天文官博还在该摄影师博主的评论区留言道,“我们也收到过类似电话,诸如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公版图片都算作他们的版权”。

对于视觉中国的版权争议,新华社曾评论称,“我们尊重版权保护,但如果打着版权保护的幌子做起了生意,怕是不太合理。”

“以诉代销”模式引质疑

频频卷入版权争议的背后,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据视觉中国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视觉中国分别取得5.7亿元、6.57亿元、6.98亿元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利润方面,视觉中国这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1.53亿元、9918万元。而在此前的2016年至2019年,视觉中国的归母净利润均处于2亿元以上的水准。

将视觉中国的营收拆解可以发现,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视觉内容与服务。Wind 数据显示,视觉内容与服务占据视觉中国总营收的比重常年处于70%以上的水准,近三年该比重更是连续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

但外界有不少声音认为,视觉中国的业绩离不开其“销售式维权”行为的贡献。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就曾在微博发文控诉视觉中国,“视觉中国从去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地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张颖所说的这个系统,指的正是视觉中国为了更加方便和高效地收集和整理侵权行为,降低版权保护的成本,特意研发的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鹰眼”系统。

据悉,该系统具备包括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等在内的功能,可以自动处理约200万/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视觉中国在2017年年报中透露,“鹰眼”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的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2017年,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外界对于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央视网也曾以《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为题对进行犀利评论:视觉中国以“能奈我何”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合法权益,一头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既苦了原创者,也苦了使用者,所以才有了网上那句“苦视觉中国久矣”。

除了上文所提的这些,部分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也为公众还原了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全过程。北京晚报曾报道,有知名博主在微博上质疑视觉中国长期以来的“图库钓鱼”操作:将大量的图片散布到各种所谓免费的图库网以及公共网络上,等着各公司年轻的设计师们下载并使用这些图片,视觉中国则会定期检索这些图,“如果是中型公司,有收入的,大半年就能收割了;如果是小公司,那就再养个两三年收割。”

事实上,近些年视觉中国的确频频因侵权为由,向其他公司或个人提起上诉。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视觉中国的主体运营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卷入的司法纠纷多达181起,其中其担任原告的案件就多达143起,而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就占到了130起。

此外,隶属于视觉中国集团的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均存在1万条以上的司法纠纷。天眼查显示,这两家公司在相关司法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多为原告,且数量排在前列的案件案由多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和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

另据视觉中国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视觉中国及子公司起诉/申请的仲裁多达72起,涉及金额2301.03万元,部分已经办结,部分未结在办。而同年视觉中国的归母净利润为9918万元,这意味着视觉中国2022年起诉案件的金额相当于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的23%。

视觉中国也在年报中提到,目前图片、视频市场侵权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公司将继续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调解机构、司法机关紧密配合,持续提高公司版权变现以及保护的能力。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接近视觉中国的人士曾向其透露,视觉中国起诉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追求直接判决赔偿,而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视觉中国也曾表示,大多数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而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回顾视觉中国近年来频频卷入的争议,人民日报此前对其所作出的评论,放在当下仍旧适用。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我们尊重著作权,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我们指摘经营方式的瑕疵,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版权意识苏醒的时代,人们真正介意的,不是为图片付费,而是被胡乱收费。保护版权,归根到底是要保护和激励原创,牢记这份初心,市场方能壮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