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B站“播放分钟数”开启小范围内测,参与UP主可看到播放时长指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B站“播放分钟数”开启小范围内测,参与UP主可看到播放时长指数

对于B站来说,这是一次牵扯到多方利益的大胆尝试。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摄影:蔡星卓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8月23日,界面新闻获悉B站已于今日上线播放时长功能的内测,向部分UP主开放,参与内测的UP主可以看到稿件“播放时长指数”这一指标。不过,目前该指标只在UP主创作中心后台进行展示,用户端还未上线。

一位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称,“播放时长指数”代表的就是稿件累计播放的总分钟数。之所以叫做“指数”,是因为其中涉及大量细微的计算细节,不能用简单的累计总时长来呈现最终指标。

在改动之前,UP主在后台可以看到的数据包括播放量、点赞数、弹幕数、评论数和平均播放进度等。参与内测的UP主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后台显示“播放时长指数”的同时仍显示播放量,在不同稿件的数据中,前者的数量都是后者的数倍。 

今年3月,自媒体“知危”报道称,B站正在考虑取消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改为“用户消耗时长”,以衡量视频的传播程度。 

三个月后,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公司14周年庆的演讲中提到,B站将用播放分钟数替代播放次数作为外显数据。他同时表示,视频播放分钟数比播放次数更能体现视频的质量,但统计播放分钟数技术复杂度更高、成本更高。当时陈睿表示,B站计划在未来几周完成产品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用播放分钟数替代播放次数的消息发布后,很多人将播放时长的指标和完播率联系到一起。完播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整看完的人数在总播放中占据的比例。

尽管这两个指标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于视频的“黏度”,但在计算方式上,播放分钟的逻辑更为复杂。例如,播放时长如何取数?不足一分钟的播放如何计算?不同端口的数据如何处理等等。

事实证明,更新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据界面新闻了解,在B站内部,这一功能的调试需要技术、主站产品和商业化部门之间的诸多配合,挑战并不小。

对于B站来说,这是一次牵扯到多方利益的大胆尝试。

一些UP主比较关心的是,播放量被取代后,推荐机制将如何做出改变。一位知识区UP主曾告诉界面新闻,或是因为B站部分中心化和长尾的流量分发模式,他经常在视频发布一个月后获得一些流量,某个播放量超过百万的视频,在第一个月获得了20-30万的流量,剩下的70万播放量几乎都在六七个月之后实现。改变播放量的同时,平台的推荐机制、分发模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上述变化,多位B站UP主向界面新闻表达的看法都是利大于弊——在播放时长上,B站UP主擅长的中视频显然比短平快的内容更有优势。但也有UP主认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真正重要的是品牌方如何看待这一指标。

这位UP主指出,目前大部分品牌追求的是交易效果,还有一些品牌可以接受“传播效果”或者“种草效果”,这就需要品牌接下来从“播放时长”的指标进行解读。

一位替某服装品牌在B站做社交媒体投放的人士表示,UP主和品牌方都需要和“播放分钟”这个概念做磨合,衡量什么样的数字代表视频质量高。

B站、小红书和知乎都强调过自身的“种草”能力,但如何证明平台有确切的转化效果是内容平台的共同难题。去年,小红书发布了“种草值”的概念,通过量化数据和公式观测站内数据,反映种草笔记的效果。B站在今年618期间推出的“星火计划”目的也是如此,基于B站与阿里淘宝联盟的合作,“星火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种草链路的可量化。

而当下,B站对广告收入的增长渴望比以往更加迫切。

最新财报显示,B站广告收入在二季度同比增长36%,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30%。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预期带货在今年产生的广告收入占总广告收入的10%到20%之间。未来几个月,B站也计划把首页会员购的tab(IP以及衍生品的手机入口)进行升级改版,形成“逛”的场景入口。

“播放时长指数”的更新意味着,B站不仅要谨慎思考新的指标给平台生态与C端观看习惯带来的改变,还要考虑品牌方在投放UP主视频时在意的因素。甚至于,B站需要给出一套新的考量体系,让品牌方理解播放时长背后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哔哩哔哩

3.8k
  • 达墨:员工离职拒绝交接账号,公司部分业务陷入停滞状态
  • B站回应“疑似员工操纵直播间抽奖概率”:将对中奖异常情况进行核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B站“播放分钟数”开启小范围内测,参与UP主可看到播放时长指数

对于B站来说,这是一次牵扯到多方利益的大胆尝试。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摄影:蔡星卓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8月23日,界面新闻获悉B站已于今日上线播放时长功能的内测,向部分UP主开放,参与内测的UP主可以看到稿件“播放时长指数”这一指标。不过,目前该指标只在UP主创作中心后台进行展示,用户端还未上线。

一位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称,“播放时长指数”代表的就是稿件累计播放的总分钟数。之所以叫做“指数”,是因为其中涉及大量细微的计算细节,不能用简单的累计总时长来呈现最终指标。

在改动之前,UP主在后台可以看到的数据包括播放量、点赞数、弹幕数、评论数和平均播放进度等。参与内测的UP主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后台显示“播放时长指数”的同时仍显示播放量,在不同稿件的数据中,前者的数量都是后者的数倍。 

今年3月,自媒体“知危”报道称,B站正在考虑取消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改为“用户消耗时长”,以衡量视频的传播程度。 

三个月后,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公司14周年庆的演讲中提到,B站将用播放分钟数替代播放次数作为外显数据。他同时表示,视频播放分钟数比播放次数更能体现视频的质量,但统计播放分钟数技术复杂度更高、成本更高。当时陈睿表示,B站计划在未来几周完成产品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用播放分钟数替代播放次数的消息发布后,很多人将播放时长的指标和完播率联系到一起。完播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整看完的人数在总播放中占据的比例。

尽管这两个指标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于视频的“黏度”,但在计算方式上,播放分钟的逻辑更为复杂。例如,播放时长如何取数?不足一分钟的播放如何计算?不同端口的数据如何处理等等。

事实证明,更新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据界面新闻了解,在B站内部,这一功能的调试需要技术、主站产品和商业化部门之间的诸多配合,挑战并不小。

对于B站来说,这是一次牵扯到多方利益的大胆尝试。

一些UP主比较关心的是,播放量被取代后,推荐机制将如何做出改变。一位知识区UP主曾告诉界面新闻,或是因为B站部分中心化和长尾的流量分发模式,他经常在视频发布一个月后获得一些流量,某个播放量超过百万的视频,在第一个月获得了20-30万的流量,剩下的70万播放量几乎都在六七个月之后实现。改变播放量的同时,平台的推荐机制、分发模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上述变化,多位B站UP主向界面新闻表达的看法都是利大于弊——在播放时长上,B站UP主擅长的中视频显然比短平快的内容更有优势。但也有UP主认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真正重要的是品牌方如何看待这一指标。

这位UP主指出,目前大部分品牌追求的是交易效果,还有一些品牌可以接受“传播效果”或者“种草效果”,这就需要品牌接下来从“播放时长”的指标进行解读。

一位替某服装品牌在B站做社交媒体投放的人士表示,UP主和品牌方都需要和“播放分钟”这个概念做磨合,衡量什么样的数字代表视频质量高。

B站、小红书和知乎都强调过自身的“种草”能力,但如何证明平台有确切的转化效果是内容平台的共同难题。去年,小红书发布了“种草值”的概念,通过量化数据和公式观测站内数据,反映种草笔记的效果。B站在今年618期间推出的“星火计划”目的也是如此,基于B站与阿里淘宝联盟的合作,“星火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种草链路的可量化。

而当下,B站对广告收入的增长渴望比以往更加迫切。

最新财报显示,B站广告收入在二季度同比增长36%,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30%。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预期带货在今年产生的广告收入占总广告收入的10%到20%之间。未来几个月,B站也计划把首页会员购的tab(IP以及衍生品的手机入口)进行升级改版,形成“逛”的场景入口。

“播放时长指数”的更新意味着,B站不仅要谨慎思考新的指标给平台生态与C端观看习惯带来的改变,还要考虑品牌方在投放UP主视频时在意的因素。甚至于,B站需要给出一套新的考量体系,让品牌方理解播放时长背后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