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拿续重费开刀的京东搞啥?是逼走铁粉还是物流谋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拿续重费开刀的京东搞啥?是逼走铁粉还是物流谋变

京东此番运费调价看似冲动或不计后果,但长远去看,其将利于电商物流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甚至能为快递员等一线工作者谋求更多福利。

“现在下单买米、油一类的商品,是要加收运费了?”

“是的,先生。我们这边11月30日开始进行运费调整,是为给咱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可我对你们的服务一直满意,这运费上涨还能在哪些方面让服务更优质啊?”

“……”

这是一段笔者与京东客服人员的对话大意,说的正是近日在电商物流领域引起热烈关注的京东运费上调一事。

当时,客服人员面对笔者的刁钻提问,虽说无法给出解答,但却也没大动肝火。而笔者认为,京东运费上调一事,目的或可这样概括:即为维持或提升服务品质。

毕竟,实事求是的讲,近年来,在电商企业你来我往的较量中,京东之所以是笑到如今的少数平台之一,它的物流服务当记一功,也应继续保持下去。

具体到本次京东运费上涨,大体上有两方面内容:

1

钻石和Plus会员免运费标准由此前的79元提高到99元,单笔订单额度不满这一标准将加收基础运费6元;

2

单笔订单重量超过10千克的,按重量收取续重费用,每增1千克重量就将加收1块钱运费。

只是,京东此番主动在运费上求变,到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粉丝会舍弃它吗?对物流服务的优化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意味着其物流战略将有新的变化?

京东最新配送费收取标准

钻石会员看似被“坑”

但死忠粉会转投其他平台吗?

其实,早在10月的最后一天,笔者在京东客户端下单时,就已遇到了“运费加了续重费”的情况。

然而,次日记者重新下单的时候,这一情况消失不见,也因此将之看成了一次简单的系统调试。但如今,运费“涨价”已经不是秘密。

不过,这次运费上涨,对于好不容易“熬”到钻石和Plus会员级别的消费者影响较大。其他级别的金牌、银牌会员等,此前就需凑单99元才可免除运费。

具体来看,一些会员的不满源于:

调整后的运费减免,已经无法体现他们与其他消费者间的身份差异; Plus会员需要每年支付149元购得,在物流上,其能享受到的优待仅仅在每月5张的运费券上。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运费上涨,其实都将无意中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要想不必支付运费甚至续重费,凑单在所难免,而凑单数额加大就是提高凑单难度。

举例来看:

此前购买3袋5千克的大米运费为0元,而今则需10元,要想免去运费就要凑单至199元。难怪有网友说,需要凑单的满减都是“耍流氓”。

新运费标准下,凑单前后对比,虽然减免10元运费,但却需要多买4本图书。

那么,京东是否考虑过运费变化带给消费者的不便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京东为何还要上调运费和加收续重费呢?京东必然认为消费者会为之埋单。

1 去年以来,京东已经不止一次提高减免运费的订单额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订单量并未因此锐减,而是继续高歌猛进,这给了他们以信心;

2 此次续重费的引入,据了解仅是针对中小件商品,冰箱、空调等家电或其他大件商品,并未列入续重费的行列当中。

在京东购买冰箱时明确显示不计重量

再则,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就曾回应,上一次上调(运费)之后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付费获得快速、可靠的投递服务。

这一说法虽然未必可以取信所有人,但却透出两个明显的信息:

1 几乎所有喜欢网购的人都习惯了凑单消费的方式,京东运费的上涨让他们感到了一丝不便,但却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做好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不会放弃京东;

2 被看做此番被“坑”的最惨的受众——钻石和Plus会员,恰恰是京东的忠实粉丝,这些人不会因为运费问题就“改换门庭”,否则一早就“主动离开”了。也正是基于对用户黏性的胸有成竹,京东看清“运费变化会有一个适应阶段”,但也只是仅此而已。

运费暗战从未停歇

电商物流下一阶段京东谋变?

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京东身上,其在免运费门槛上的逐渐升级——从最初的39元一直涨到99元,跨度不可谓不大。是否未来还将继续提高,无人知晓。

但是,如果放眼整个行业去看,京东不是电商物流领域唯一一家不断上调基础运费的企业,在续重费上,它也不是开先例者。

先以1号店来说:

1号店配送服务收费标准

今年6月21日,京东宣布与沃尔玛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并以增发5%股本换得后者旗下1号店的核心资产,而据估算,彼时花费了京东14.9亿美元。

这被很多人看做不值当,但归根结底却要刘强东来鉴定。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京东拿下1号店后,如今也和后者一样采用了续重费的形式,这就不免引人联想。

当然,说到电商物流,我们还要看看亚马逊、苏宁易购、当当网是怎么做的:

亚马逊配送服务收费标准

自京东创立之初,就被指将打造为中国的亚马逊,而在运费模式的调整上,二者或许也有相同之处。

据了解,亚马逊每笔订单只要满99元即可享受免费配送服务(与京东一致),更重要的是,现今其并没有出台续重费等相关举措。

苏宁易购配送收费标准

当当网配送收费标准

与京东99元的“底价”相比,无论是苏宁易购还是当当网,免费配送的“底价”都更低廉:采用苏宁配送的是76元即可,成为当当钻石会员的49元足矣。

而这无疑是其和京东这样重量级选手叫板的两个优势。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二者如果想要快速跟进京东,以运费优惠重新拉拢消费者或是一种选择。

但是,说到在销售体量的比拼中,天猫商城才是京东最强大的对手,其不自建物流,但其背靠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将快递企业资源集于一身,物流本领自然不凡:

天猫配送服务一览

所以,站在京东企业自身和电商物流行业的角度去考量:

1 物流一直都是京东最为烧钱的业务板块,刘强东将之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因此背负了巨大亏损压力,想要止损,就得医治物流顽疾。京东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就显示,该季度净亏损人民币8.0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35亿元增长了51%,这份压力或是逼着京东择机向物流“讨债”的关键。

2 电商物流随网购提速而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如何更好的缓解在物流配送环节上的压力,仍是一道亟待化解的难题。

阿里打造菜鸟网络,汇集了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于平台之上,对于依赖自建物流的企业来讲,与之相拼的先招或许只能借助运费调整,京东此举或是导火索。

后记:

事实上,对于京东此次在运费上动作频频,或者说近年来相继要在物流上掘金,我们可以理解为经营压力下的不由自主和必然之举。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刘强东一直强调的战略性亏损并非空话,他不过是和京东一起,在等一个机会,现在从运费入手开刀,可能就要打起物流反攻战了。

至于人们的担心多数是价格战的阴影所致,在不成熟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往往是两败俱伤的恶劣手段。但今天,电商物流行业里,价格战的利弊或要从新估量。

随着我国电商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已经慢慢成型,这时价格反而能够更好调解供需和配置资源。

所以,京东此番运费调价看似冲动或不计后果,但长远去看,其将利于电商物流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甚至能为快递员等一线工作者谋求更多福利。

现代物流报记者  萧荣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

8.9k
  • 京东外卖:所谓百亿补贴政策调整的截图通知系伪造,平台不会设置强制分摊比例
  • 商业头条No.71 | 京东外卖,围魏救赵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拿续重费开刀的京东搞啥?是逼走铁粉还是物流谋变

京东此番运费调价看似冲动或不计后果,但长远去看,其将利于电商物流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甚至能为快递员等一线工作者谋求更多福利。

“现在下单买米、油一类的商品,是要加收运费了?”

“是的,先生。我们这边11月30日开始进行运费调整,是为给咱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可我对你们的服务一直满意,这运费上涨还能在哪些方面让服务更优质啊?”

“……”

这是一段笔者与京东客服人员的对话大意,说的正是近日在电商物流领域引起热烈关注的京东运费上调一事。

当时,客服人员面对笔者的刁钻提问,虽说无法给出解答,但却也没大动肝火。而笔者认为,京东运费上调一事,目的或可这样概括:即为维持或提升服务品质。

毕竟,实事求是的讲,近年来,在电商企业你来我往的较量中,京东之所以是笑到如今的少数平台之一,它的物流服务当记一功,也应继续保持下去。

具体到本次京东运费上涨,大体上有两方面内容:

1

钻石和Plus会员免运费标准由此前的79元提高到99元,单笔订单额度不满这一标准将加收基础运费6元;

2

单笔订单重量超过10千克的,按重量收取续重费用,每增1千克重量就将加收1块钱运费。

只是,京东此番主动在运费上求变,到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粉丝会舍弃它吗?对物流服务的优化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意味着其物流战略将有新的变化?

京东最新配送费收取标准

钻石会员看似被“坑”

但死忠粉会转投其他平台吗?

其实,早在10月的最后一天,笔者在京东客户端下单时,就已遇到了“运费加了续重费”的情况。

然而,次日记者重新下单的时候,这一情况消失不见,也因此将之看成了一次简单的系统调试。但如今,运费“涨价”已经不是秘密。

不过,这次运费上涨,对于好不容易“熬”到钻石和Plus会员级别的消费者影响较大。其他级别的金牌、银牌会员等,此前就需凑单99元才可免除运费。

具体来看,一些会员的不满源于:

调整后的运费减免,已经无法体现他们与其他消费者间的身份差异; Plus会员需要每年支付149元购得,在物流上,其能享受到的优待仅仅在每月5张的运费券上。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运费上涨,其实都将无意中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要想不必支付运费甚至续重费,凑单在所难免,而凑单数额加大就是提高凑单难度。

举例来看:

此前购买3袋5千克的大米运费为0元,而今则需10元,要想免去运费就要凑单至199元。难怪有网友说,需要凑单的满减都是“耍流氓”。

新运费标准下,凑单前后对比,虽然减免10元运费,但却需要多买4本图书。

那么,京东是否考虑过运费变化带给消费者的不便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京东为何还要上调运费和加收续重费呢?京东必然认为消费者会为之埋单。

1 去年以来,京东已经不止一次提高减免运费的订单额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订单量并未因此锐减,而是继续高歌猛进,这给了他们以信心;

2 此次续重费的引入,据了解仅是针对中小件商品,冰箱、空调等家电或其他大件商品,并未列入续重费的行列当中。

在京东购买冰箱时明确显示不计重量

再则,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就曾回应,上一次上调(运费)之后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付费获得快速、可靠的投递服务。

这一说法虽然未必可以取信所有人,但却透出两个明显的信息:

1 几乎所有喜欢网购的人都习惯了凑单消费的方式,京东运费的上涨让他们感到了一丝不便,但却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做好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不会放弃京东;

2 被看做此番被“坑”的最惨的受众——钻石和Plus会员,恰恰是京东的忠实粉丝,这些人不会因为运费问题就“改换门庭”,否则一早就“主动离开”了。也正是基于对用户黏性的胸有成竹,京东看清“运费变化会有一个适应阶段”,但也只是仅此而已。

运费暗战从未停歇

电商物流下一阶段京东谋变?

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京东身上,其在免运费门槛上的逐渐升级——从最初的39元一直涨到99元,跨度不可谓不大。是否未来还将继续提高,无人知晓。

但是,如果放眼整个行业去看,京东不是电商物流领域唯一一家不断上调基础运费的企业,在续重费上,它也不是开先例者。

先以1号店来说:

1号店配送服务收费标准

今年6月21日,京东宣布与沃尔玛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并以增发5%股本换得后者旗下1号店的核心资产,而据估算,彼时花费了京东14.9亿美元。

这被很多人看做不值当,但归根结底却要刘强东来鉴定。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京东拿下1号店后,如今也和后者一样采用了续重费的形式,这就不免引人联想。

当然,说到电商物流,我们还要看看亚马逊、苏宁易购、当当网是怎么做的:

亚马逊配送服务收费标准

自京东创立之初,就被指将打造为中国的亚马逊,而在运费模式的调整上,二者或许也有相同之处。

据了解,亚马逊每笔订单只要满99元即可享受免费配送服务(与京东一致),更重要的是,现今其并没有出台续重费等相关举措。

苏宁易购配送收费标准

当当网配送收费标准

与京东99元的“底价”相比,无论是苏宁易购还是当当网,免费配送的“底价”都更低廉:采用苏宁配送的是76元即可,成为当当钻石会员的49元足矣。

而这无疑是其和京东这样重量级选手叫板的两个优势。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二者如果想要快速跟进京东,以运费优惠重新拉拢消费者或是一种选择。

但是,说到在销售体量的比拼中,天猫商城才是京东最强大的对手,其不自建物流,但其背靠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将快递企业资源集于一身,物流本领自然不凡:

天猫配送服务一览

所以,站在京东企业自身和电商物流行业的角度去考量:

1 物流一直都是京东最为烧钱的业务板块,刘强东将之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因此背负了巨大亏损压力,想要止损,就得医治物流顽疾。京东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就显示,该季度净亏损人民币8.0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35亿元增长了51%,这份压力或是逼着京东择机向物流“讨债”的关键。

2 电商物流随网购提速而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如何更好的缓解在物流配送环节上的压力,仍是一道亟待化解的难题。

阿里打造菜鸟网络,汇集了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于平台之上,对于依赖自建物流的企业来讲,与之相拼的先招或许只能借助运费调整,京东此举或是导火索。

后记:

事实上,对于京东此次在运费上动作频频,或者说近年来相继要在物流上掘金,我们可以理解为经营压力下的不由自主和必然之举。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刘强东一直强调的战略性亏损并非空话,他不过是和京东一起,在等一个机会,现在从运费入手开刀,可能就要打起物流反攻战了。

至于人们的担心多数是价格战的阴影所致,在不成熟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往往是两败俱伤的恶劣手段。但今天,电商物流行业里,价格战的利弊或要从新估量。

随着我国电商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已经慢慢成型,这时价格反而能够更好调解供需和配置资源。

所以,京东此番运费调价看似冲动或不计后果,但长远去看,其将利于电商物流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甚至能为快递员等一线工作者谋求更多福利。

现代物流报记者  萧荣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