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上海
四川
山东
宁波
安徽
河北
黑龙江
卡片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已默默耕耘四载,用科技创新为黑土地开出“诊治良方”。
根据黑河市所处积温带情况,春播计划从4月28日开始,5月20日完成大田播种,5月25日完成水稻插秧。
基于政策部署与实际产业基础,刺五加市场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可从四大路径突破。
姚宏亮,这位被乡亲们称为“姚疯子”的农民,用二十年光阴,将覆膜田技术从试验田推向全国,让延寿大米从北国粮仓跃升为国民餐桌的“软黄金”。
从智能农机的“单点突破”到产业生态的“系统升级”,峻元合作社的探索,正是鹤岗市以科技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当下,黑龙江省备春耕生产正热潮涌动。
3月25日,三江平原的冻土还未完全消融,青龙山灌区融冰提水春灌工作正式启动,江水裹挟着冰碴奔涌而下,为284万亩稻田送上“春灌第一口水”。
自2022年国家部署“数商兴农”战略以来,黑龙江省商务厅通过大力开展农产品数字营销、积极搭建农产品对接平台、全力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着力培育电商人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深入落实“数商兴农”工作,让龙江优质农特产品“触网上云”。
牡丹江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就业创业,精准把脉谋发展,开出“良方”促增收。
走在牡丹江的乡间,最动人的不是那些天文数字般的产值,而是农民脸上的笃定。
近期,“国家喊你减肥”“体重管理年”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一份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版减肥指南”(《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同样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其中,大豆和杂豆制品成为体重管理人群均衡膳食模式的优选食物。
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作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形成省直相关部门联动,省、市、县三级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
黑龙江用40余年的时间,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更将中国饭碗的“压舱石”打磨得愈发坚实。
从“黄金羽绒带”孕育的高端原料,到“铁锅炖大鹅”飘香的文旅名片,从政府精准施策的强力护航,到“北鹅”品牌的全国破圈,黑龙江正以鹅为媒,书写着从“小农户”到“大产业”、从“土特产”到“国际范”的转型篇章。
连日来,在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的索伦农场和方山林场辖区内,摄影爱好者在“候鸟通道”处拍摄到了一百多只北迁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在田地间落脚觅食的画面。
我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森林食品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粮库”。
从黑土地到大湾区,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农业合作,不仅为黑龙江农产品开辟新市场,更在破解传统农业“大而不强”的困局中提供了新思路。
早年积淀的历史底蕴,自然资源和技术人才的坚定底气,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铸就的坚强底座……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鹅产业正在迎来厚积薄发。
从林海雪原蕴藏的丰富原料到产业高地生产的多种产品,黑龙江正将刺五加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
“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