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显示,麦德龙供应链仍然更多作用于其最大的客户“物美系”。
明治预计中国的食品业务在2024财年将亏损74亿日元(约合3.43亿元人民币),亏损持续扩大。
入主大润发,由于德弘资本看到了它未来的潜在空间。目前市场上,和永辉超市规模体量相当的零售品牌也只剩下大润发。
华彬旗下的“中国红牛”市场份额被东鹏特饮等新兴品牌抢走,新培育的“战马”并未如愿扛起增长大旗。
麦当劳不断强化其性价比的举措在中国也能帮它提振业绩。
9块9的咖啡或许不会消失于市场之中,但咖啡赛道的竞争,已经进入在存量市场中比拼产品和服务的关键阶段。
海底捞见证了中式餐饮在国际市场上被认可的过程,从最初的“移民餐饮”逐渐转变为“品牌餐饮”。
瑞幸咖啡在香港开设五家新店,标志着其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尽管香港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租金和人力成本高,瑞幸仍采取优惠策略吸引消费者,但避免了价格战。瑞幸计划利用其在内地积累的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经验,在香港市场寻求稳步发展。
对锅圈这类主要面向消费端、拥有庞大产品供应体量的公司而言,也需要将产业布局延伸至上游供应链。
盒马今年的开店数量达到5年之最,一年开出72家门店。
关店收缩、调整定位、放大差异性……2024年的冬天,连锁餐饮企业在自救探索中寻找新方向。
沃尔玛也在追逐零售业折扣化的趋势,并表示不再拘泥于大卖场业态。
激烈竞争正促使着头部零食量贩店想出更多吸引加盟商的法子,硬折扣超市是他们都在开拓的业态。
宾堡试图在传统面包之外寻找增量。
巩固城池修内功,旗下越来越庞大的品类矩阵也向这一年轻的品牌提出更大的挑战。
早在2019年的好利来门店数量便已达到800家,但至今这这家头部品牌目前仍未达到千店规模。
在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伊利集团的“云游伊利・探访全球产业链”活动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公共关系案例”。该活动通过多语言对话和微纪录片形式,向国内外消费者展示伊利全球产业链的开放透明,获得国内外3498家媒体报道,覆盖全球受众超2亿人次。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在大会上分享了伊利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杯装系列和手持系列是哈根达斯在中国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中国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出现两位数下滑。
2024年12月22日,南宁国晶荟举行推介活动,展示其“三位一体”社交新场景,即茶文化、酒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活动邀请了多位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茶酒融合的创新路径和文化内涵。国晶酒业推出茶本酒,通过十年研发,突破传统品类壁垒,实现产品品质升级。国晶茶本酒在工艺、风味和健康属性上取得显著成就,获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认定。
人均消费和翻台率都在下滑。
在壁垒不高的情况下,三养食品在中国一方面面临扩产的任务,另一方面还需要应对来自价格与产品的多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