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2024年会员数量突破1.5亿,会员复购率创下历史新高。
低价和利润的拉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百胜中国面临的首要挑战。
在整体消费环境低迷,很多餐饮老板都充满焦虑的过去一年,跳海完成了门店规模上的一次跳跃——相比2023年末的20家翻了一番。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宠物消费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汉堡王在中国增速不济,但品牌和运营方并非是要放弃该业务。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的中国之夜上,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分享了茅台在智能化时代下的传统与创新。茅台坚持手工拴红丝带的传统,体现了对人文关怀和传统工艺的尊重。尽管面临技术革新的诱惑,茅台仍选择放慢脚步,注重品质和员工福祉。
爷爷不泡茶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目前只是更随者的战略跟着头部品牌跑。
国民汽水品牌大窑饮品在春节前夕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和社交媒体营销,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刷新了品牌形象。其推出的“整活”营销策略,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话题,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提升了品牌曝光度和消费者心智。大窑不仅在营销上年轻化,还在产品创新、供应链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与大部分茶企类似,八马茶叶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护城河。
王静瑛走后,新的CEO需要带领星巴克中国走上一段不同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
富岭股份的现有产线其实已经遇到创新调整的瓶颈。
星巴克在中国开设了第4家非遗概念店,位于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店内融入了多种中国非遗元素,如扎染、织锦等,展现了咖啡从种植到品鉴的全过程。该店不仅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还通过非遗技艺展示咖啡文化,成为星巴克“第三空间”体验与非遗文化结合的创新样本。此外,星巴克通过公益项目支持乡村女性非遗技艺传承,并将云南咖啡豆融入产品中,推动咖啡产业和乡村振兴。
个别店铺中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却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该行为误导性较强,有关部门已立案调查。
生产椰乳的菲诺成为瑞幸咖啡toB专业咖啡豆的特约经销商,而瑞幸看中的正是菲诺的渠道能力。
老乡鸡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各地新开约400至600家直营店。
麦当劳不断强化其性价比的举措在中国也能帮它提振业绩。
9块9的咖啡或许不会消失于市场之中,但咖啡赛道的竞争,已经进入在存量市场中比拼产品和服务的关键阶段。
海底捞见证了中式餐饮在国际市场上被认可的过程,从最初的“移民餐饮”逐渐转变为“品牌餐饮”。
瑞幸咖啡在香港开设五家新店,标志着其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尽管香港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租金和人力成本高,瑞幸仍采取优惠策略吸引消费者,但避免了价格战。瑞幸计划利用其在内地积累的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经验,在香港市场寻求稳步发展。
关店收缩、调整定位、放大差异性……2024年的冬天,连锁餐饮企业在自救探索中寻找新方向。
在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伊利集团的“云游伊利・探访全球产业链”活动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公共关系案例”。该活动通过多语言对话和微纪录片形式,向国内外消费者展示伊利全球产业链的开放透明,获得国内外3498家媒体报道,覆盖全球受众超2亿人次。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在大会上分享了伊利的国际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