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投入、教育管理到教育评价,都需以质量为导向,这是此次《纲要》最重要的特点。
缺少统一、完善的课程标准,师资力量缺乏,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两大痛点。
从最早的国际治理人才到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层次项目经历一个较大的跨越。
博士生培养将率先启动。
工学门类成为撤销数量最多的学科类型。
研究生扩招后,保障教学质量是关键。
延长学制并不能简单的和教育质量提高画等号。
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被打破。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重点在于管理和评价体系改革。”
当前,国内还缺乏自由转学的条件,前提是大学必须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各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数字化人才培训需求来源于国内广阔的数字化经济转型。
根本问题还是长期以来的唯分数论、唯名次论。
“专业和职业的必然因果联系在减弱。”
统计口径变化、中职单招人数增长,让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从学前教育到养老服务,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是文化氛围和情感寄托的转变。
专升本的规模预计会持续扩大,但高职院校不能由此以专升本为目标办学。
虽然“强基计划”为偏才怪才打开了一条上升通道,但单一学科并非完全的“救命稻草”。
打破“35岁年龄门槛”,还需法律法规更给力。
界面教育注意到,华南理工大学的官网显示,张立群仍是该校校长。
刘林预计,招生、就业“双千万”阶段至少将持续十年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