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每次去倒垃圾总像是在报复整个世界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诗歌、费兰特、现代性、刘瑜、动物、热带雨林……

2万英镑的狄兰·托马斯奖授予了一部推特小说

帕特里夏·洛克伍德的《没人在谈这事》聚焦于一位不具名的叙述者如何看待她在社交媒体上的名气,以及她在一个类似推特的平台“门户”上的生活。

第三帝国的普通人既是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又是独裁统治和战争的附庸 | 专访

在《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一书中,普通人的回忆为我们展现了私人生活如何同邪恶体制共谋,又如何最终被其反噬与倾轧的。在对作者康拉德·H·雅劳施的专访中,他也分析了个人遭遇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

“物理学关乎人的一切”:12个实验如何改变世界

实验物理学家苏西·谢伊在新书《万物之质》中用12个实验展示了粒子物理学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一个声音发出,会有更多声音产生共鸣与回响|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生育、科塔萨尔、卡夫卡、文人结社、行旅文学、梅里山难、脑科学……

为何历史的车轮在某些地方转得更快?

《人类的旅程》一书以其无可比拟的格局与雄心,将整个人类历史诠释为一个无可避免的进步历程,从第一批原始工具一直发展到可以放进每个人裤袋里的超级计算机。

穷人不是贫困的罪魁祸首,而是它的产物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泰坦尼克号、贫困、蔬菜、治理艺术、二战后德国图书市场、本格推理……

【专访】与美食作家扶霞聊饮食偏见、Omakase与疫情:外来者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饮食文化

“我认为很重要的是,一批人应当努力学习外语,爱上外国文化和烹饪并潜心研究,因为这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共情与理解。”

故宫博物院十年掌门人郑欣淼:如何耗时七年真正摸清故宫“家底”?

单霁翔认为,郑欣淼当院长的十年是“故宫发展最好的十年”。

从种族偏见到经济焦虑:历史上的西方人为什么不爱绿茶爱红茶?

最早让欧洲人爱上喝茶的或许的确是中国绿茶,但随着茶叶成为19世纪资本-帝国主义扩张的战略手段,西方人对“何谓好茶”的认知也出现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