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过度医疗不只是医生带来的,也可能是病人自己带来的 | 专访

医生王兴认为,人们在医生面前可能一直是“弱势”的,但依然能够通过了解医学常识和医疗系统的运作逻辑,成为更有智慧的病人或病人家属,与医生进行更良性的互动。

【专访】英作家西蒙·温切斯特:我们正在以耗尽地球资源为代价追求精确

带着对精确的憧憬崇拜,温切斯特开始写作《追求精确》,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却对精确产生了犹疑:“难道精确没有让我们忽视自然之美、不完美之美吗?”“AI这类基于超精确的设备出现后,人们是否会陷入迷恋精确的漩涡,这不存在危险吗?”

【独家专访】小松中国总代表今吉琢也:中国将成为公司对外出口的重要生产基地

小松认为,即使需求有波动,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

【专访】养老=攒钱?社会关系储备更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认为,觉得养老等同于攒钱,可能暗合了目前年轻一代对简洁、独立、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亲密关系的追求,但我们不应该为此就弱化了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甚至弃之不顾。

都在鼓励毕业生“脱下长衫”,可他们要怎么上大学才有出路? | 专访

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为什么出身具有劣势的学生,即使进入了最好的大学,毕业出路与生涯前景依然劣势明显?

【专访】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只有理解战争,才能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

“危险在于,当你处于困境之时——无论是经济下行、大流行病还是自然灾害——人性中的一个倾向是我们会环顾四周寻找替罪羊,声称一切都是他人的错。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哲学学者余明锋:ChatGPT的回答追求正确,真正的人文教育并非如此 | 专访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一个注定不安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都是人类反思自身的契机。

【专访】由兔年邮票谈动物画: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个兔子大家认为好,那就麻烦了

中国美术史学者黄小峰认为,兔年邮票引发的争议与动物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被赋予了吉祥含义有关,也受中国艺术传统中占据主流的动物写实主义风格影响。

在2023年,俄乌冲突仍是全球头号政治风险;技术问题不会造成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冷战或更广泛的脱钩。

被甩出全球供应链的基隆码头工人的境遇,如何预示了我们的未来? | 专访

魏明毅说,她期待《静寂工人》能够对全球化和地方社会摩擦产生的结果和地方社会的回应做出解释,但与此同时,她希望这本书能启发读者思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