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专访】德勤许思涛:应该让货币政策发挥更大的功效

虽然中国通货膨胀不具有威胁,但短期利率下降空间有限,要真正使得货币政策更有效,必须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罗志恒:宏观税负不宜再降,建议拓展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征收空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一个大国需要有一定的宏观税负水平来保障宏观调控能力。

经济学家: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不低,地产修复很难快速完成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后提出的稳扎稳打的目标。

中国经济复苏已启动,但修复效应大于扩张效应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原来预计的报复性反弹没有出现,同时,部分领域出现出现了疲软迹象。

盛松成:中国实施结构性工具是满足货币政策多目标的需要

截至目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

近5.7万亿元城投债年内到期,哪些地区偿债压力较大?

中诚信国际认为,各级地方政府都会高度重视今年城投债到期的偿还,公开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仍将是“少数区域的少数案例”。

新出口订单指数时隔近两年重回荣枯线上,是否预示出口改善?

分析师预计,1-2月中国出口同比仍会呈负增长。

机构解读央行最新动向:降准降息可能性下降,对地产的态度有所微调

分析师认为,央行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黄奇帆、屠光绍、周延礼齐发声:利用产业数字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余淼杰:今年进出口有望增长20%,建议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预计,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可能在50万亿元左右,较上年增加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