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健身的政治

两本新书试探探讨了科学、文化以及追求自主性对健身产生了何许影响。但健身真的能带来赋权吗,还是它只提供了一种赋权的感觉?

个人主导的优生和国家主导的优生,存在本质的不同吗?

在新作《控制》中,遗传学家亚当·卢瑟福试图阐述“减轻个人、父母和孩童的痛苦……而非国家强令的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区别。

虚拟现实也是真正的现实,《黑客帝国》前提已经失效?

哲学家大卫·查莫斯认为,从统计意义上讲,模拟存在者在数目上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真实的”存在者。换言之,相较于我们所处世界的原始版本,我们更有可能已经生活在一场模拟之中了。

对羞耻更重视,对愤怒更轻视:一种情绪之道

在新作《如何以情行事》中,哲学家欧文·弗拉纳根指出,西方人对羞耻应该更重视一点,对愤怒则应该更轻视一点。

身体重建需要时间:失落的复健之道

加文·弗朗西斯医生的新作《复健》言简意赅,包含有趣且实用的心得,可以对患者所能得到的标准化医疗资源形成补充。

我们的注意力日趋涣散,也许有一种夺回它的办法

我们正在集体丧失保持长久专注的能力,而且问题每天还在不断恶化。

艺术损友致富经:当捐肾女作家争议成为小说

在处女作《最后手段》中,安德鲁·李普斯坦对与捐肾风波相似的事件进行了戏剧化处理,对作家的创作自由、剽窃的边界以及本真性提出了疑问。

普利策奖得主埃利奥特:我把书写无家可归孩子的书读给她们听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埃利奥特谈论新书《看不见的孩子》,该书记录了一个在布鲁克林无家可归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

为什么黑人在美国总被认为是取乐的种族?

戴森的新书虽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知识乐趣,但却不太可能满足许多读者对美国的黑人操演进行批判性考察的渴望。

五十度悲:那些难以言喻的情绪有可以对应的词语吗?

你是否曾经有过某种特别的感觉,但却无法用言语精准描述?这本新书针对你的痛点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