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写了60年散文,阿特伍德的新文集如何关注当下?

尽管主题都是时下最严峻的问题,但阿特伍德的幽默和自嘲让这部散文集新作既不会哗众取宠,也不至于太过一本正经。

珍珠港事件后,在美国的日裔作家是如何生活和创作下去的?

森敏雄是第一位在美国发表虚构作品的日裔作家,但他的处女作《横滨,加州》的发表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已被无数次改编的阿加莎,应该从哪一本原著读起?

推理小说家珍妮丝·哈雷特为我们梳理了一份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单。

波伏瓦的“我的天才女友”故事:扎扎走了,死于精神谋杀

直到波伏瓦46岁那一年,她才终于有足够的声望资本来诉说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友谊,纪念逝去的友人,这便是《形影不离》。

从爱尔兰传奇到萨莉·鲁尼:“爱尔兰性”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吗?

“凯尔特文化”与“爱尔兰性”如何被民间故事文集塑造?我们能否在从乔伊斯到萨莉·鲁尼的爱尔兰作家中寻到延续的母题?

挣扎中的生活:外国文学里的10位单亲妈妈 | 书单

单亲妈妈在书本中呈现的形象总是与现实世界一样艰难,但从简·奥斯汀到苏·汤森,这些作家赋予了她们超越千篇一律的真实生活。

学者朱振武谈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变迁:“许多作家陶醉旧事不问世事,能获诺奖?”

朱振武分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语种和国籍之后认为,瑞典文学院的评奖也许并非完全没有企图,不是任何方向都没有的分配。

科尔姆·托宾与戴蒙·加尔古特入围对开本奖短名单,首奖奖金3万英镑

萨莉·鲁尼的新作止步长名单,八强短名单中还有克莱尔·基根的口碑新作《几桩小事》。

波兰文学翻译家易丽君逝世,曾翻译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作品

她在87岁的人生中将大量波兰文学名著翻译成中文,并获得过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多愁善感并非一无可取

我们总是鄙视那些唾手可得的东西,哪怕自己在实质上是如此贪婪。对有些女人而言,若真有所谓天堂,那它应该是一个所有食物都不含卡路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