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专访】周嘉宁:理智知道所有事情都不一定,已失去了可确凿计划的将来

在小说集《浪的景观》中,周嘉宁带我们会看21世纪初的那个世界,她试图“从时间里寻找线索,拼凑被掩埋的细节,试图驱散一些迷雾,看清命运一角,为将来的判断找到一些站得住脚的标准”。

编辑部聊天室 | 我们为什么需要鬼故事?

人撞鬼、鬼变人,鬼故事里有人气,财富流动和女性地位都是鬼故事的主题。

《朝花夕拾》有据可考但不能完全相信,可当成鲁迅讲给恋人的个人生活史

在写作《朝花夕拾》的这段时间里,鲁迅经历了外部环境的剧烈动荡与个人生活的急遽变化。在当下和过去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就是鲁迅的秘诀。

踏实也有旁逸斜出,智慧不敌生活沉重:劳动文学为何令人亲切而不安?

比起劳动过程的不踏实,更让人不安的,是乐趣与梦想的不踏实。面对文明过度的市民与常识距离太远的生活,故事里的进城务工者时而透露出不适与天真,时而掩饰不住怀疑。

诺贝尔文学奖大猜测:村上春树或是鲁西迪?还是轮到女性作家?

赔率榜上多数仍是老面孔,国际政治与作家的个人际遇或纳入评委的考量。

疼痛是人体的保卫者,而不是疾病探测仪|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江南、日本房地产、大猫、安史之乱、疼痛、性与法律……

【专访】路内:有时我把爱情当一种长久的情谊来讨论,是尘土而不是欢愉带来了豁达

作家路内于近期出版了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在这次专访中,他谈到了浪荡子的爱情、前作《雾行者》对新作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今天要面对的公共与私人边界的消失。

网文也有文学评论,“网文青春榜”2021年度榜单发布

由年轻人主导的榜单意义何在?

【专访】学者张莉:从女性立场出发解读文学,并不是将女性作为受害者来理解

张莉以爱情话语和女性命运为线索,串联起了百年来中国小说的变迁。从沈从文、郁达夫到萧红,她试图调整当下时代对于文学经典的读法,就像一代代的写作者那样,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游历盲人国、巨人岛与平面国,借由幻想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这些奇异国度既是假的又是真的,我们在幻想故事里识别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