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获2023诺贝尔文学奖,更多中译本即将问世

在中文世界,约恩·福瑟的剧作选集《有人将至》《秋之梦》曾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译介出版,世纪文景和译林出版社之后将推出他的其他作品。

诺奖预测 | 残雪高居赔率榜首位,语言、改编、获奖史等因素有参考价值

赔率榜具有一定的预示性,也有例外发生。

【专访】诺奖得主古尔纳:为保存尊严而沉默,因不愿为奴而沉默

距离古尔纳捧得诺奖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时间,界面文化对他进行了一次视频采访。他说,尽管人们可能在他人的鄙视目光下,过着微不足道的生活,他们仍然可能从生活中找回自己最珍视的东西。

译者王中忱:萨特曾是大江健三郎“自我反思时一根锋利的针”

王中忱认为,大江首先是在一种否定的精神状态中和萨特获得共鸣的。他在少年时代经历过“帝国日本”的思想禁锢,战后也不断体会到日渐保守的日本社会的压抑,“在如此处境之中,他从萨特文学里汲取启迪和灵感,无疑是非常自然的。”

土耳其诺奖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谈地震:无助感令人窒息

在地震第一天,帕慕克本人就看到了关于地震的“数百个绝望的请求和第一人称叙述”。

当流行病蔓延开来,如何做一个人?从《失明症漫记》谈起

虽然萨拉马戈无法像医疗史学者那样研究和书写历史中真实出现过的流行病,但他以小说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在小说中提醒我们,一场毫无征兆地蹂躏了全社会的流行病将如何撕裂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

另一个女人,另一个欧洲:普鲁斯特的语言书写不了安妮·埃尔诺的现实

诺奖得主埃尔诺的父亲讲的是大众法语,一种与普鲁斯特运用的精细的、文学的法语完全不同的粗鲁语言。她唯一能找回父母的办法就是回到父母所使用的语言,只有在他们使用过的语言里,她才能唤起活生生的感觉。

勿以恶者遍布地面,而不信天上有不灭的光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奥尔罕·帕慕克、黑人女性群像、王小波评论、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古典音乐、英国急救现场、进化生物学……

安妮·埃尔诺获得诺奖是实至名归吗?

埃尔诺是一位很难用所谓“纯文学”去定义的诺奖作家,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与2015年的诺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样,展现了非虚构写作在文学领域能够取得怎样的认可。

是文化记者也是普通读者:我们的诺奖记忆|编辑部聊天室

“它不太敢要、甚至畏惧那些一下子超过太多走得太远的东西,那些太过复杂以至于无法顺利安装回当前人类世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