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盘点将从今年最值得记录的生活方式、网络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现象出发,试图勾勒出年轻人精神图景的一个侧面。流行音乐与文化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却也仍然具备某种对生活的超越性。
就像《饥饿游戏》女主角凯特妮丝看穿了都城的虚伪那样,流行文化也往往能一眼看穿权力的本质,指出社会的症结所在。
比起轻率地说出旷工、旷课,也许人们更加害怕自我解放,或将之视为一种自我流放。
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话,狂人不去努力变成吃人者还能怎么办呢?他有办法改变这样面目的世界吗?
微短剧越来越流行了,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例如流水线操作、故事雷同严重等。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时候探讨一下这位世界瞩目的女歌手为我们带来的精神礼物了。
所谓“过洋节”并不意味着对西洋文化的全盘接受,年轻人的本土化妆造反而构成了对于文化霸权的消解。
Netflix带来的金钱与机遇,成本早已摊在了牌桌前。
发疯文学的题中之义:用疯癫的语言点评一个疯癫的世界,用荒诞对抗荒诞。
“其实人间尽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