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还原古人的家庭情感,古人也是当代人

多年来,因为盗墓、土崩、建筑工程和考古发掘,大量的墓志出土,有些完整无缺,有些残而不全,这些新发现逐渐扩大了供历史学家参考使用的史料库。

求上岸,搞玄学:宋代士人如何寻找人生出路?

发达的商品经济才能让人才的出路多元化,这或许是研究“金榜题名之后”的宋代士人群体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启示。

每个重大关头都有若干选择,慈禧几乎都选了最不好的 | 专访

《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的作者谭木声认为,并不是少数几个关键原因决定了历史,历史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谋求更好的出路,每个人的努力和挣扎汇聚成了历史。

为何宋代是第一个留下丰富皇帝肖像画的朝代?

宋代开创出了独特的基于皇帝相貌开展的新型皇权政治,并对后世的肖像崇拜和肖像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史作者刘勃:《世说新语》呈现最舒展的一面,遮蔽更痛苦的一面

“在受到了更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滋养之后,人类细腻的感受是相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和魏晋时期的名士共情。”

历史学者鲁西奇的秦朝书写:“只有弄清楚一个国家,才有可能理解人的一生”

“公元前三世纪下半叶的世界,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无数人的世界。”

边缘、民族与微观史:中国西南让历史学者发现了什么

西南地区的视角,能帮助我们反思长期以华夏核心区域为中心的中国研究 。

看脸时代:相术背后的社会心理

从神秘的江湖方术,到庙堂的选官制度,这两种看起来分处光谱两端的相人术之间是连续的、融合的,它们的连接点正是命运的无常,和人们对“做官”的渴望。

如何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理解山水?是逃离,更是磊落与无我

文化性精英在政治环境紧张、社会竞争失败的氛围下,对人生产生荒诞感,往往选择出走山林,成为文化性山水的重要形塑力量。

王军:从读懂梁思成开始 | 纪念梁思成逝世50周年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之坎坷命运,一而再地向我们提示,欲知中国建筑,须静下心来,怀着同情之了解,实事求是,不羼杂任何沽名钓誉之企图,不做任何偏激之毁誉,从读懂梁思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