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从“宛瑜文学”谈起:十一年间,我们对“出走女性”的理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爱情公寓》的林宛瑜重回人们视野,开启了时新的“宛瑜文学”。这也呼应正着当下社会对自我发现和女性主义议题的讨论,她的形象呈现出女性追求主体性的意味,传达了个人自决的果断。

特别策划 | 女性如何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

在面对不健康的感情关系时,女性应该如何自救?她们该如何避免情绪勒索等困境,又该通过何种方式构建更和谐的亲密关系?

衣服你怎么又瘦了?

做均码商家可以大量节约成本。

海妖呼唤“她综艺”,颠覆的女性形象抑或保守的战争叙事?

《海妖的呼唤》虽然通过不强调性别的方式回避了“为什么没有强大的女性力量者”这一设问的负面暗示,但它仍旧无意识地吞下了这一设问的诱饵。

女性健康市场狂奔,三大细分赛道强势崛起

女性健康相关业务成为了行业追捧的“香饽饽”。

“猎巫”从未远离:厌女是如何成为一项社会工程的?

《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启示我们,猎巫不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它与当下世界依然息息相关,极易在人口与经济危机爆发时卷土重来,再度开启“原始积累”过程。问题是,我们能吸取过去的教训吗?

芭芭拉·金索沃再获女性小说奖,新作关注家乡药物成瘾问题|文化周报

“狄更斯写《大卫·科波菲尔》是为了抗议贫困给孩童带来的伤害,我写这本书也出自同样的原因,”金索沃在颁奖现场解释道。

戴锦华:萧红让我们反思被窄化的性别议题

“当我们再次把萧红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讨论,这也可以成为一面反思的镜子——那些真正在承受却没有言说的广大女性,她们和我们的生命关联到底在哪里?”

特别策划 | 独立女性都拥有精致生活吗?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以女性如何寻找真正的自我为主题,为大家探索了一条成为真正独立女性的路径。

导演张末:业内应跳脱出一位特定女性电影人只能拍某一类型作品的窠臼

在2023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她影时代论坛”上,张末提及在拍完《28岁未成年》后,找上门的剧本清一色的都是都市爱情题材,因为没有中意的剧本,她停滞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