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除了情欲资本的比拼,我们还能在恋爱综艺里看到什么?| 编辑部聊天室

职场类综艺节目卷学历可以理解,为什么恋综也卷起了学历?

走出信息茧房,你可能会更极端

社交媒体并不是一面如实反映世界的镜子,而是一个会扭曲用户对自我和他人认知的棱镜。这种扭曲会让用户形成错误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虚假政治极化,从而变得越来越极端。

缺乏温和派的声音,极端观点劫持了公众对话 | 说书

“社交媒体对政治极化具有重要影响,而社交媒体的巨大悲剧在于,它使我们误读社会环境的倾向更加严重。”

放弃体验,偏爱“打卡”:影院屏摄背后的社会心态

在观看电影、音乐会和戏剧表演时,都有不少人因害怕错过重要时刻而搁置当下的体验,频频拍摄照片或视频以作为某种“在场证明”。

承认吧,我们都有过憧憬“成为白女”的时刻 | 编辑部聊天室

女性为什么总是想成为什么,女性的理想人生范本为什么在不停变化,归根结底可能就是这样——你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会发现这条道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大家总是在不停地犹疑和转换目标。

用演技收割真金白银,互联网到处是“演员”

“卖惨”故事有剧本、3000元造“留学归国大小姐”......当真你就输了。

社交互动:破解极端主义观点的利器

“群众观念两极分化严重,会扩大社会的政治分歧,让社会危机难以解决,助长虚假信息和阴谋论的传播。我们的去极化框架可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在英国,年轻人的阅读趣味被YouTube和TikTok形塑 | 文化周报

尼尔森的一项报告调查了英国年轻人(14-25岁)的读书和买书习惯。结果显示,YouTube是年轻人在线发现书籍的最主要渠道(34%),使用TikTok的受访者占比32%,使用Instagram的占比27%。

刀郎被神化了吗?

刀郎二十年后掷出的回旋镖。

社交媒体是有围墙的花园,不必让科技公司决定我们的交流方式 | 专访

互联网平台无时无刻不在限制、构建和推动在线言论,而审核行业的细节长期以来少有人知。平台制定的审核规则反映了谁的价值观?是否删除的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审核员们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谁会为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