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2022年27省财政自给率下滑,今年情况会怎么样?

今年有24个省份的财政自给率可能较上年提高,增长幅度大多在1-6个百分点。

财政部长刘昆详解2023年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加力的方向主要是三个方面,包括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

经济回暖充盈政府“钱袋子”,超半数省份提高2023年财政收入增速目标

对未来一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地方设定财政收入增速的重要依据。

盘点2022年31省份“卖地收入”:谁的财政压力更大?

全国31个省份中,只有海南和宁夏两省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了增长,其他省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22年财政账本公布:收支不及预算,非税收入大涨24%

在疫情超预期扰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留抵退税范围扩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财政收支总体呈现“欠收少支”的特征。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经济学家提出这三种可能

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以及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增长与风险的平衡:2023年财政政策会如何“加力提效”? | 界面预言家⑥

界面新闻采访的分析师多认为,明年预算赤字率大概率超过2022年的2.8%,达到3%甚至以上水平。

财科院:增支减收趋势下, 如何打破财政“不可能三角”?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日前出版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指出,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预计2022-2026年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放缓;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2022-2026年期间将保持一定强度,预计平均增速在7.4%以上。

2022年财政减收似成定局,但支出依然将维持一定强度

教育、文体传媒、环保等领域支出可能不及全年预算安排,由此腾挪出来的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投入于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抗疫支出或托底就业领域。

财政部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如何解读?

专家认为,发挥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作用、多元市场主体协同推进重大研发以及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此次文件特别值得关注的三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