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
走向分化,女性消费转向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女性通吃”了。

谁是少女?| 妇女节·书单

少女在父权文化中的形象如此纯洁无暇、无辜脆弱,她们是否认同这样的形象?抑或她们也遭遇着和母亲类似或不同的困境?

特别策划|“三八”劳动妇女节特辑:各有生机

在这个时代能持续“支棱”的新女性们。

特别策划 | 女性如何书写生命力?

TOPHER将不同时代的女性集结于此,希望能够给你们带去一丝新力量。

珀莱雅三八营销疑翻车,消费者太敏感还是品牌不敏锐?

如今的妇女节营销虽然更关注广泛的“女性议题”,但也越来越归于同质化的概念与口号,出圈越来越少。

【专访】进步主义者也会厌女,情绪劳动是厌女的关键工具之一

“当你坚持认为女性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从事情绪劳动——当女性走在街上应当面带微笑,当女性从事高度专业的脑力劳动时也应当关怀他人、为他人着想——我们实际上是在告诉女性,她们应当调整自己的地位,别认为自己很重要,要以他人(男人)的需求为先。”

把惩罚“坏男人”作为目标的女性主义,解放不了所有女性 | 说书

如今,年轻女性的性别意识有所提升,性处境却愈加恶化,我们要如何理解和面对这一矛盾?

“我为什么不参与38大促了?”

商家集体“摆烂“?

女性主义营销大输大赢之间,性别更平等一点了吗?

成功者收获赞美,销量大增;失败者被谴责抵制,甚至难以翻盘。在今天,女性主义,似乎比其他任何话题都更容易让品牌大输大赢。

京东不能只靠“价格战”

价格只是一个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