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的强力挤压下,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重点,会逐渐从目前的比拼智能化等等,变成“生产成本”的比拼。
BAT各自探路,投资为主,技术输出为辅,最后难免还是要“亲自下场”。
华为,为何急了?
红利期已过,巨头开卷。
含华量最重要。
造车暂时不赚钱。
已交付的遇冷,未交付的折腾。
华为车BU坚持了这么多年,投入了这么多钱,培养了这么多人,不就是为了出成果吗?
作为华为内部的“造车派”,余承东下一步会怎么走?
华为“造车”遇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