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公共叙事退潮了吗?私人故事向哪里去?来自FIRST影展的疑问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青年影展,FIRST的入围片单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华语青年电影人们的创作生态:他们在关心什么?是冒犯还是固守?他们的困顿于何处?

一个“脉冲型网红”的漫长穿越

花总至今都很喜欢称自己为Blogger。对于第一代互联网人来说,博客让他们得以拥有自己的内容输出专栏,而记忆中的那个互联网时代,也有一种令人怀念的古典的江湖气质。

批评韩炳哲:如果说他喜欢讨论政治症状,那么他本身就是一种症状

“韩炳哲热” 说明了怎样的社会趋势?他的作品又是否能够如实地诠释当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吴琼就此展开讨论。

【专访】《梅的白天和黑夜》导演罗冬:老年女性,也摩登也寂寞

梅在寻找家,也在不断地搬家,她的约会地图串联起了上海老年人的情感坐标。由梅的一次次不成功的约会,影片展现了老年人约会中的互相试探,以及那些富有趣味的瞬间。

要拍什么?钱从哪来?北影节青年电影人探讨创作难题

相较于院线剧情类影片,国内纪录片导演普遍面临更大的投资困境。

纪录片赛道,平台热战

行业纪录片开发已经接近红海,芒果TV宣布入局,底气与实力在哪?

首发|《手术两百年》团队新作《打开一颗心》,一颗心脏的“史诗”!

2022年10月31日起,中国首部聚焦心脏领域的医学科普纪录片《打开一颗心》登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每晚两集连播。

切入点各有千秋的美食纪录片,叙事逻辑却都是殊途同归?

美食纪录片的内容版图日渐丰盈,即便是美食种类或有相似,但在不同人物的故事包裹下,亦有新的价值输出,让“电子榨菜”本身平添了更多的现实价值。

如何不使关注边缘群体的纪录片沦为廉价的同情?

三名年轻导演共都想关注那些“真正值得拍的人”,而不只是眼前的城市经验。然而很多时候,如何讲述被拍者的生活,则需要导演持续做心理斗争。

故乡,在拆与不拆之间丨正午视觉

“我的故乡她不美,要如何形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