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世界青年面临精神搁浅 | 专访

 “我与世界的联系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而这个世界早已变得昏暗无常。”

读者越来越不相信虚构,而希望被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说服 | 专访

癫狂只是这种行为的一个外在状态。俄罗斯的一首教堂圣歌中提到:圣愚以佯狂揭示了世界本身的疯狂。

日本作家辻村深月:年轻作家的一大特点是“难读”

辻村深月认为,日本年轻的小说家对文学有着强烈的热情,相较于自己基本定型的写作风格,年轻作家的作品一大特点是“难读”。

魏思孝:我把握不好体面光鲜的人,更想写被生活压榨得没什么办法的人 | 专访

在长篇小说《土广寸木》中,魏思孝拆解着“村庄”二字,以不断变幻的地点和意象,俯瞰或聚焦于当代农村众生相,由此折射出我们共同面对的困境。

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加尔桑:真相转瞬即逝,化为文字已是变形

“在我看来,真相转瞬即逝,当它被化为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它进行了变形和改写,只有那一次的生活才是真相。”

我明天不去学校了,我要去巴黎,拍电影|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平如美棠、吕克·贝松、死亡、大庆、群众、台湾古迹、艺术……

传染病专家福奇出版回忆录,青少年读者热衷谋杀题材 | 文化周报

福奇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工作一方面使他备受称赞,另一方面又被妖魔化为“骗子”。但在福奇本人看来,只有了解他完整的职业生涯才能理解他的工作。

笑是一种掩饰,也是另一种沉默|一周新书推荐

一周关键词:美人、费兰特、韩国、旅行文学、森林、抑郁、阿克曼、医疗风险……

想象怪兽,隐喻现实:哥斯拉为何让人既怕又爱?| 编辑部聊天室

原型来自于恐龙的哥斯拉起初象征着灾难,如今与金刚一样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美国高校面临严重分裂,巴黎奥运会或成史上观赛成本最高一届 | 文化周报

尽管美国大学的管理者们付出诸多努力,试图平息因为巴以冲突而四分五裂的校园,但似乎都失败了。